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包含〔明清傳奇編〕第壹章至第柒章,從探討戲文和傳奇之分野及其質變歷程開始,論述明代傳奇名家名作至湯顯祖為止。南曲戲文經「北曲化、文士化、崑山水磨調化」而蛻變為明清傳奇。其間經歷明人改本南戲、明人新南戲(舊傳奇)、明清傳奇(明人稱新傳奇)等三個歷程,涉及劇本南北曲、曲文唱辭和語言腔調的演進變化,形成「內外在結構」最為精緻的體製規律。
第壹章先釐清學界諸說,繼而從關目、腳色、套式三要素探討南戲蛻變為傳奇之歷程。第貳章延伸至明清傳奇之分期及其特徵,以「三化說」的先後時間序列為基準,考述明初戲文為「新南戲」,明嘉隆間魏良輔改良水磨調、梁辰魚始製《浣紗記》而「傳奇」成立,繼盛於明末清康熙間,至乾隆花雅爭衡而漸衰。第參、肆、伍章為名家名作述評,從明清傳奇開山之作梁辰魚《浣紗記》為發端,述及隆萬起以一劇成名、或以傳奇自況或嘲弄之作家作品。第陸、柒章論述湯顯祖及其作品,共計劇作家十三人、劇作二十四部。論題涵蓋作家之生平、著作、交遊、思想,劇作之創作背景、題材運用、關目布置、文學特色、藝術造詣、旨趣思想。明清傳奇作家多如繁星,作品浩如煙海,本書但舉名家名作討論述評,俾能以綱舉目張之架構,概見明代傳奇之演進脈絡。
作者簡介:
曾永義(1941-2022)
臺南人。國家文學博士,曾任世新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中文系名譽教授,二○一四年當選第三十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學術和教學以戲曲為主體,俗文學、韻文學和民俗藝術為羽翼。海外訪學經歷豐富,曾以訪問學人或客座教授身份赴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密西根大學、史丹佛大學、萊頓大學、魯爾大學、香港大學。並為北京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中國戲曲學院等大陸十數所學校之客座教授。
曾獲學術榮譽:國家文藝獎、四度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兩度國科會優良研究獎、中山文藝獎、國科會特約研究計畫主持人、國科會傑出特約研究員獎、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傑出人才講座、教育部第五十二屆學術獎、教育部第十三屆國家講座主持人。兩度執行科技部「人文行遠專書寫作計畫」。
著有學術著作《明雜劇概論》、《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論說戲曲》、《戲曲源流新論》、《從腔調說到崑劇》、《俗文學概論》、《戲曲腔調新探》、《地方戲曲概論》、《戲曲學》、《戲曲劇種演進史考述》等近四十種。
散文集有《蓮花步步生》、《飛揚跋扈酒杯中》、《人間愉快》、《清風明月春陽》、《椰林大道五十年》、《中流自在:曾永義散文選》、《一位陽春教授的生活:曾永義舊詩日記稿1992-2021》和《酒党党魁經眼錄》等十餘種。
戲曲劇本創作總計二十二種,包含崑劇九種,京劇八種,歌劇三種,歌子戲與豫劇各一種,二○一六年集結十八種出版劇本彙編《蓬瀛五弄》、《蓬瀛續弄》二書。
教學、研究之餘,長年從事民族藝術之維護發揚與研究工作,四十餘度率團赴歐美亞非列國做文化交流。二○一六年獲頒「二等景星勳章」,二○二○年獲頒第三十一屆傳藝金曲獎戲曲表演類特別獎,可以印證其一生殊勝的學術成就。
第壹章先釐清學界諸說,繼而從關目、腳色、套式三要素探討南戲蛻變為傳奇之歷程。第貳章延伸至明清傳奇之分期及其特徵,以「三化說」的先後時間序列為基準,考述明初戲文為「新南戲」,明嘉隆間魏良輔改良水磨調、梁辰魚始製《浣紗記》而「傳奇」成立,繼盛於明末清康熙間,至乾隆花雅爭衡而漸衰。第參、肆、伍章為名家名作述評,從明清傳奇開山之作梁辰魚《浣紗記》為發端,述及隆萬起以一劇成名、或以傳奇自況或嘲弄之作家作品。第陸、柒章論述湯顯祖及其作品,共計劇作家十三人、劇作二十四部。論題涵蓋作家之生平、著作、交遊、思想,劇作之創作背景、題材運用、關目布置、文學特色、藝術造詣、旨趣思想。明清傳奇作家多如繁星,作品浩如煙海,本書但舉名家名作討論述評,俾能以綱舉目張之架構,概見明代傳奇之演進脈絡。
作者簡介:
曾永義(1941-2022)
臺南人。國家文學博士,曾任世新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中文系名譽教授,二○一四年當選第三十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學術和教學以戲曲為主體,俗文學、韻文學和民俗藝術為羽翼。海外訪學經歷豐富,曾以訪問學人或客座教授身份赴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密西根大學、史丹佛大學、萊頓大學、魯爾大學、香港大學。並為北京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中國戲曲學院等大陸十數所學校之客座教授。
曾獲學術榮譽:國家文藝獎、四度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兩度國科會優良研究獎、中山文藝獎、國科會特約研究計畫主持人、國科會傑出特約研究員獎、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傑出人才講座、教育部第五十二屆學術獎、教育部第十三屆國家講座主持人。兩度執行科技部「人文行遠專書寫作計畫」。
著有學術著作《明雜劇概論》、《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論說戲曲》、《戲曲源流新論》、《從腔調說到崑劇》、《俗文學概論》、《戲曲腔調新探》、《地方戲曲概論》、《戲曲學》、《戲曲劇種演進史考述》等近四十種。
散文集有《蓮花步步生》、《飛揚跋扈酒杯中》、《人間愉快》、《清風明月春陽》、《椰林大道五十年》、《中流自在:曾永義散文選》、《一位陽春教授的生活:曾永義舊詩日記稿1992-2021》和《酒党党魁經眼錄》等十餘種。
戲曲劇本創作總計二十二種,包含崑劇九種,京劇八種,歌劇三種,歌子戲與豫劇各一種,二○一六年集結十八種出版劇本彙編《蓬瀛五弄》、《蓬瀛續弄》二書。
教學、研究之餘,長年從事民族藝術之維護發揚與研究工作,四十餘度率團赴歐美亞非列國做文化交流。二○一六年獲頒「二等景星勳章」,二○二○年獲頒第三十一屆傳藝金曲獎戲曲表演類特別獎,可以印證其一生殊勝的學術成就。
-
庚〔明清傳奇編〕
-
序說
-
-
第壹章 戲文和傳奇之分野及其質變歷程
-
引言
-
一、傳奇之名義
-
二、對學者諸說之商榷
-
三、錢、王、孫三氏之說與著者之三化說
-
四、從關目、腳色、套式看戲文之質變歷程
-
(一)關目之運用
-
(二)腳色名目之演變
-
(三)聯套之方式
-
-
五、南戲「三化」蛻變傳奇之進一步探討
-
(一)「北曲化」之體製演進
-
(二)「文士化」之體製演進
-
(三)「崑曲化」之體製演進
-
-
結語
-
-
第貳章 明清傳奇之分期及其特徵
-
引言
-
一、青木正兒對明清傳奇的分期
-
二、郭英德對明清傳奇的分期和所發現的重要特徵
-
三、著者對明清傳奇的分期
-
結語
-
-
第參章 明清傳奇開山之作:梁辰魚《浣紗記》述評
-
引言
-
一、梁辰魚之生平、著作、交遊與思想
-
(一)生平好壯遊
-
(二)交遊遍天下
-
(三)思想兼儒釋道
-
(四)著作以散曲戲曲為著
-
-
二、《浣紗記》創作時間與題材之運用
-
(一)創作時間
-
(二)西施故事志疑
-
(三)《浣紗記》題材之運用
-
-
三、《浣紗記》在戲曲文學上之特色
-
(一)旨趣融入作者生命情調
-
(二)曲文賓白雅俗兼顧
-
(三)腳色運用與人物塑造之手法
-
-
四、《浣紗記》在戲曲藝術上之造詣
-
(一)韻遵《中原》,音律精審
-
(二)關目脈絡分明,錯落有致
-
(三)曲牌聯套與排場處理得宜
-
-
結語
-
-
第肆章 隆萬起以一劇成名之作家與作品述評
-
一、鄭之珍《目連救母勸善戲文》
-
二、高濂《玉簪記》
-
(一)高濂的生平與著作
-
(二)《玉簪記》題材之來源
-
(三)《玉簪記》述評
-
-
三、顧大典《青衫記》
-
四、梅鼎祚《玉合記》
-
(一)生平事蹟
-
(二)《玉合記》述評
-
-
五、徐復祚《紅梨記》
-
小引
-
(一)徐復祚的生平和著作
-
(二)徐復祚《紅梨記》之題材本事與旨趣思想
-
(三)徐復祚《紅梨記》之關目布置與宮調韻協
-
(四)《紅梨記》的曲文語言和人物塑造
-
小結
-
-
六、汪廷訥《獅吼記》
-
小引
-
(一)汪廷訥的生平
-
(二)汪廷訥劇作志疑
-
(三)《獅吼記》傳奇述評
-
小結
-
-
七、許自昌《水滸記》
-
小引
-
(一)許自昌之生平與著作
-
(二)《水滸記》之題材本事、主題思想與關目布置
-
(三)《水滸記》文學藝術之得失
-
小結
-
-
-
第伍章 隆萬起以傳奇自況或嘲弄之作家與作品述評
-
一、張鳳翼與《陽春六集》
-
(一)生平與著作
-
(二)《紅拂記》述評
-
(三)《虎符》等五劇簡述
-
小結
-
-
二、屠隆《綵毫記》
-
小引
-
(一)屠隆生平與著作簡述
-
(二)李白和屠隆詩酒廣交和山水遠涉的生命境界
-
(三)李白事蹟與《綵毫記》之關目布置與排場處理
-
(四)屠隆的戲曲觀及其在戲曲文學上的語言質性
-
小結
-
-
三、孫鍾齡《東郭記》
-
小引
-
(一)《東郭記》作者孫鍾齡生平探索
-
(二)《東郭記》之題材本事與關目布置
-
(三)《東郭記》之諷世諧謔
-
(四)《東郭記》之語言與音律
-
小結
-
-
四、劇如其人阮大鋮
-
小引
-
(一)阮大鋮的生平為人
-
(二)《石巢傳奇四種》的題材內容
-
(三)《石巢傳奇四種》是為遂起復的工具性創作
-
(四)《石巢傳奇四種》的文學、藝術
-
小結
-
-
-
第陸章 湯顯祖《牡丹亭》三論
-
導論
-
(一)湯顯祖生平與著作
-
(二)湯顯祖之地位與研究
-
(三)本文之旨趣與內涵
-
-
一、《牡丹亭》概論
-
小引
-
(一)《牡丹亭》之題材本事、關目布置與腳色運用
-
(二)《牡丹亭》之套數建構與排場處理
-
(三)《牡丹亭》之曲詞語言與人物塑造
-
小結
-
-
二、從傳統中國愛情觀說到《牡丹亭》之主題「三生路」
-
小引
-
(一)傳統中國愛情觀
-
(二)後世轉精的愛情境界:《牡丹亭》的「三生路」
-
(三)著者之「愛情觀三部曲」
-
小結
-
-
三、從論說「拗折天下人嗓子」探討《牡丹亭》是「傳奇」還是「南戲」
-
小引
-
(一)湯顯祖並世諸家及後人對《牡丹亭》韻律的非議
-
(二)湯顯祖對並世諸家及後人非議的反應
-
(三)湯顯祖不懂音律嗎?
-
(四)「湯詞端合唱宜黃」
-
(五)諸家非議《牡丹亭》韻律的道理
-
(六)《牡丹亭》是由「南戲」過渡到「傳奇」的劇種「新南戲」
-
-
餘言
-
-
第柒章 湯顯祖《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述評
-
引言
-
一、《紫釵記》述評
-
(一)《紫簫記》與《紫釵記》
-
(二)《紫釵記》之關目排場
-
(三)《紫釵記》之人物塑造
-
(四)《紫釵記》之曲辭
-
小結
-
-
二、《南柯記》述評
-
小引
-
(一)《南柯記》的題材本事和關目排場
-
(二)《南柯記》的思想旨趣
-
(三)《南柯記》的曲辭和賓白
-
小結
-
-
三、《邯鄲記》述評
-
小引
-
(一)《邯鄲夢》之題材與內容
-
(二)《邯鄲記》之思想旨趣
-
(三)《邯鄲記》之關目布置與排場變動
-
(四)《邯鄲記》之人物塑造與曲文書寫
-
-
結語
-
- 版權宣告
- 封 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