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哲學帶你在日常生活裡,展開意想不到的冒險
紐約行動哲學攤位×「哲學哲學雞蛋糕」腦闆朱家安
伊恩‧奧拉索夫:人們有時會覺得,哲學不是一般人的活動,只屬於那些受過教育、能進行深度思考的人。這說法不但是錯的,還很危險。任何能反思自身經驗的人,都能做哲學。
自二〇一六年起,哲學家伊恩‧奧拉索夫和幾個哲學教授和研究生,開始在紐約各地設立「來問問哲學家」攤位,回答大家提出的好玩問題:
‧人性本惡或本善?
‧養魚當寵物OK嗎?
‧若全球暖化是真的,我是否不該生小孩?
‧色彩是主觀的嗎?
‧若人類殖民火星,誰能擁有火星的土地?
‧蕃茄醬算是一種果昔嗎?
‧死掉之後我能以靈魂什麼的形式繼續存在嗎?
‧該給遊民錢嗎?
《來問問哲學家》就證明了人人都能享受哲學、交流哲學想法,讓哲學成為生活的一部份。不管是宇宙大哉問、日常生活裡的問題,還是你沒想過的好玩問題,本書讓你踏出思考哲學的另一步!
3大主題、57個哲學好問題,幫助你與自己的人生對話、與世界對話──
第一部:宇宙大哉問|
直面深沉的提問,與自己深度對話。
第二部:日常問題|
關注自身,回應生活各個面向。
第三部:你沒想過的問題|
跳脫既有框架,展開各種奇思妙想。
專文推薦
陳瑞麟 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
誠摯推薦
李 律 作家、國立交通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吳豐維 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林靜君 臺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理事長
紀金慶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共教中心助理教授
洪 瀞 暢銷書《自己的力學》作者、國立成功大學副教授
張智皓 《今天學哲學了沒》作者
黃益中 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鄭凱元 哲學新媒體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鄭會穎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現象學研究中心主任
賴以威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電機系副教授、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
(按姓氏筆畫排序)
根據上千場在紐約街頭發生的哲學對話,伊恩‧奧拉索夫這本書記錄了人們的好奇和洞見。若生命當中令人困惑的問題讓你著迷,你鐵定能從本書獲得啟發。我也曾經想過,各位紐約客平常腦袋裡裝著哪些問題?這些問題的答案又是什麼呢?結果伊恩‧奧拉索夫就寫了這本書,我實在是賺到!從「我們有自由意志嗎?」到「蕃茄醬是一種果昔嗎?」,這本書回應了紐約路人放在心上的各種問題,你讀了書裡的答案,一定能想到更多。
──貝瑞・連(Barry Lam) 瓦薩學院哲學系助理教授、哲學podcast《Hi-Phi Nation》主持人
本書作者走出學院,接受任何人提問那些存在心中的難解問題,嘗試對話,並且提供了具相當深度的思辨方法。這些對話具體為文字之後,保有反思的深度,但卻筆調輕鬆,能夠輕快地引領讀者打通任督二脈。
──林靜君 臺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理事長
了解哲學能非常有效益地幫助我們探究事物的本質以及養成系統性的思考習慣。你可能也曾聽過這句話:「哲學是智慧的朋友。」這句話實則也再提醒我們想要變得有智慧當然就不能錯過「哲學」這位好朋友。
──洪瀞 暢銷書《自己的力學》作者、國立成功大學副教授
本書是奧拉索夫和他的夥伴們於二〇一六年在紐約街頭擺攤與群眾互動的結果與產品,這種互動形式重現了古希臘的「街頭哲學」。在我看來,本書的生產過程和它的結果也示範了當代哲學作為「公共哲學諮商」的一種可能性。
──陳瑞麟 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
哲學人的回答不見得完全滿足提問者的需求,但在這一來一往之間,大家都感受到某種知性上極限體驗,有點神祕卻又合乎情理。《來問問哲學家》就是有著這樣的魅力。
──鄭凱元 哲學新媒體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哲學要入世的最佳途徑,便是在非學術的公共場域與普羅大眾直接溝通,不打草稿、不先設限。在這樣的洗禮下,討論的問題與回答的內容,都能夠相當直接反映民眾最有興趣與最在意的思辨。
──鄭會穎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現象學研究中心主任
隨意翻開這本書,不需要連上網、不會跳出廣告,你的精神得以直接走入市集沙龍,來到哲學家的攤位,聆聽一場風趣又蘊含深意的對話。
──賴以威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電機系副教授、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
本書特色
1. 哲學流動攤販現象受媒體注目,獲《新聞週刊》(Newsweek)、《費城詢問報》(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WHYY》、《CUP》報導。
2. Amazon 4.6/5高分評價,國外讀者好評:「深刻又促咪!」(Merges profoundity and fun!)、「有夠歡樂!」(Rollicking, delightful fun!)
3. 「哲學哲學雞蛋糕」腦闆朱家安首部譯作,譯後記附上寫給哲學初心者的貼心指南,以及哲普中文書目。
4. 在思索宇宙大哉問?或是生活的難題?書中每一個都是「來問問哲學家」攤位實際收到的問題,幫我們問出許多沒有想過的好問題,帶動我們去思考,為自己的人生現狀找到屬於自己的指引。
5. 筆調幽默,篇幅短小無負擔,部分篇末附有Box簡短紀錄攤位現場對話,更提升與哲學家問答的臨場感。
紐約行動哲學攤位×「哲學哲學雞蛋糕」腦闆朱家安
伊恩‧奧拉索夫:人們有時會覺得,哲學不是一般人的活動,只屬於那些受過教育、能進行深度思考的人。這說法不但是錯的,還很危險。任何能反思自身經驗的人,都能做哲學。
自二〇一六年起,哲學家伊恩‧奧拉索夫和幾個哲學教授和研究生,開始在紐約各地設立「來問問哲學家」攤位,回答大家提出的好玩問題:
‧人性本惡或本善?
‧養魚當寵物OK嗎?
‧若全球暖化是真的,我是否不該生小孩?
‧色彩是主觀的嗎?
‧若人類殖民火星,誰能擁有火星的土地?
‧蕃茄醬算是一種果昔嗎?
‧死掉之後我能以靈魂什麼的形式繼續存在嗎?
‧該給遊民錢嗎?
《來問問哲學家》就證明了人人都能享受哲學、交流哲學想法,讓哲學成為生活的一部份。不管是宇宙大哉問、日常生活裡的問題,還是你沒想過的好玩問題,本書讓你踏出思考哲學的另一步!
3大主題、57個哲學好問題,幫助你與自己的人生對話、與世界對話──
第一部:宇宙大哉問|
直面深沉的提問,與自己深度對話。
第二部:日常問題|
關注自身,回應生活各個面向。
第三部:你沒想過的問題|
跳脫既有框架,展開各種奇思妙想。
專文推薦
陳瑞麟 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
誠摯推薦
李 律 作家、國立交通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吳豐維 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林靜君 臺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理事長
紀金慶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共教中心助理教授
洪 瀞 暢銷書《自己的力學》作者、國立成功大學副教授
張智皓 《今天學哲學了沒》作者
黃益中 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鄭凱元 哲學新媒體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鄭會穎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現象學研究中心主任
賴以威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電機系副教授、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
(按姓氏筆畫排序)
根據上千場在紐約街頭發生的哲學對話,伊恩‧奧拉索夫這本書記錄了人們的好奇和洞見。若生命當中令人困惑的問題讓你著迷,你鐵定能從本書獲得啟發。我也曾經想過,各位紐約客平常腦袋裡裝著哪些問題?這些問題的答案又是什麼呢?結果伊恩‧奧拉索夫就寫了這本書,我實在是賺到!從「我們有自由意志嗎?」到「蕃茄醬是一種果昔嗎?」,這本書回應了紐約路人放在心上的各種問題,你讀了書裡的答案,一定能想到更多。
──貝瑞・連(Barry Lam) 瓦薩學院哲學系助理教授、哲學podcast《Hi-Phi Nation》主持人
本書作者走出學院,接受任何人提問那些存在心中的難解問題,嘗試對話,並且提供了具相當深度的思辨方法。這些對話具體為文字之後,保有反思的深度,但卻筆調輕鬆,能夠輕快地引領讀者打通任督二脈。
──林靜君 臺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理事長
了解哲學能非常有效益地幫助我們探究事物的本質以及養成系統性的思考習慣。你可能也曾聽過這句話:「哲學是智慧的朋友。」這句話實則也再提醒我們想要變得有智慧當然就不能錯過「哲學」這位好朋友。
──洪瀞 暢銷書《自己的力學》作者、國立成功大學副教授
本書是奧拉索夫和他的夥伴們於二〇一六年在紐約街頭擺攤與群眾互動的結果與產品,這種互動形式重現了古希臘的「街頭哲學」。在我看來,本書的生產過程和它的結果也示範了當代哲學作為「公共哲學諮商」的一種可能性。
──陳瑞麟 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
哲學人的回答不見得完全滿足提問者的需求,但在這一來一往之間,大家都感受到某種知性上極限體驗,有點神祕卻又合乎情理。《來問問哲學家》就是有著這樣的魅力。
──鄭凱元 哲學新媒體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哲學要入世的最佳途徑,便是在非學術的公共場域與普羅大眾直接溝通,不打草稿、不先設限。在這樣的洗禮下,討論的問題與回答的內容,都能夠相當直接反映民眾最有興趣與最在意的思辨。
──鄭會穎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現象學研究中心主任
隨意翻開這本書,不需要連上網、不會跳出廣告,你的精神得以直接走入市集沙龍,來到哲學家的攤位,聆聽一場風趣又蘊含深意的對話。
──賴以威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電機系副教授、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
本書特色
1. 哲學流動攤販現象受媒體注目,獲《新聞週刊》(Newsweek)、《費城詢問報》(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WHYY》、《CUP》報導。
2. Amazon 4.6/5高分評價,國外讀者好評:「深刻又促咪!」(Merges profoundity and fun!)、「有夠歡樂!」(Rollicking, delightful fun!)
3. 「哲學哲學雞蛋糕」腦闆朱家安首部譯作,譯後記附上寫給哲學初心者的貼心指南,以及哲普中文書目。
4. 在思索宇宙大哉問?或是生活的難題?書中每一個都是「來問問哲學家」攤位實際收到的問題,幫我們問出許多沒有想過的好問題,帶動我們去思考,為自己的人生現狀找到屬於自己的指引。
5. 筆調幽默,篇幅短小無負擔,部分篇末附有Box簡短紀錄攤位現場對話,更提升與哲學家問答的臨場感。
- 推薦序 自由地問,哲學地答/陳瑞麟
- 推薦語 餅乾有生命嗎?/林靜君
- 推薦語 透過這本書,熟悉智慧的朋友——「哲學」/洪瀞
- 推薦語 念哲學以後能幹嘛?擺攤講哲學啊!/鄭凱元
- 推薦語 強者我學長/鄭會穎
- 推薦語 逛逛哲學家的攤位/賴以威
- 前言
-
第1部 宇宙大哉問
-
哲學到底在幹嘛?
-
為什麼世界上有事物存在,而不是啥都沒有?
-
神存在嗎?
-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
我們有自由意志嗎?
-
我們真能認識腦殼外面的世界嗎?
-
若全球暖化是真的,我是否不該生小孩?
-
大腦是如何產生意識經驗的?
-
我幹嘛關心這個?
-
最棒的政府是哪種政府?
-
色彩是主觀的嗎?
-
時間旅行有可能辦到嗎?
-
人性本惡或本善?
-
先有想法還是先有語言?
-
我們真的知道怎樣對自己最好嗎?
-
死掉之後我能以靈魂什麼的形式繼續存在嗎?
-
科學跟宗教註定衝突嗎?
-
到底有沒有所謂客觀的真理?
-
幸福到底是什麼?
-
真的有「無意識」這回事嗎?
-
該怎麼應付二元論?
-
時間和空間是客觀存在的嗎?
-
「為什麼」究竟是在問什麼?
-
-
第2部 日常問題
-
愛到底是什麼?
-
愛有合理不合理可言嗎?
-
性傾向是天生的嗎?
-
「男生」的本質是什麼?
-
若某人在酒吧請我喝一杯,我是否因此欠了他什麼?
-
「仕紳化」要怎樣才不會妨礙當地生活?
-
該給遊民錢嗎?
-
對自己無法控制的事情生氣,有什麼意義?
-
家中長輩終有一死,我該如何面對這件事?
-
退休生活怎樣才能過得有意義?
-
怎樣才算是有心理疾病?
-
跟窮國買東西,算是剝削他們的勞工嗎?
-
養魚當寵物OK嗎?
-
什麼時候該信任專家?
-
要養出善良的小孩,需要哪些條件?
-
是什麼造就性別歧視的語言?
-
如果做什麼都沒有用,那我們還可以做什麼?
-
我們該活在當下嗎?
-
-
第3部 你沒想過的問題
-
番茄醬算是一種果昔嗎?
-
若人類殖民火星,誰能擁有火星的土地?
-
你怎麼知道一加一等於二?
-
起司焗雞胸肉是正宗做法嗎?
-
該殺死嬰兒希特勒嗎?
-
植物會思考嗎?
-
佛教到底算是宗教還是哲學?
-
東西有可能「廢成經典」嗎?
-
對於喜歡雷根糖和不喜歡雷根糖的人來說,雷根糖吃起來是同一個感覺嗎?
-
你想做個蜻蜓的雕像,結果做出來像是蜜蜂,那它到底是蜻蜓的雕像還是蜜蜂的雕像?
-
為什麼理論簡單是好事?
-
如果超人的力量是從太陽來的,為什麼他沒曬黑?
-
真有什麼東西是隨機的嗎?
-
藝術作品什麼時候算是模仿過了頭?
-
你最愛的動物是什麼?
-
- 附錄:追加問題——要自學哲學,最好的方法是什麼?該如何開始?
- 參考資料和推薦閱讀
- 致謝
- 譯後記/朱家安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