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中國」從何而來,要往何去?
以多元視角描繪中國的歷史
──榮獲2020年韓國坡州圖書策劃獎──
「中國」如何成為「中國」?
從橫跨三千年的歷史中,
探問傳統中華世界原型的起源與變遷。
本卷以黃河文明興起的華北為中心,從新石器時代農耕社會的形成開始,講述到以長安、洛陽為核心地區的隋唐帝國興起與衰亡之兆,涵蓋先史時代到八世紀中葉,貫穿約略三千年的時光。透過探索「天下」與「中國」觀念的相互作用與消長伸縮,呈現中國古典政治體制的生成與變化。
在論述上,揉合日常生活、社會組織與政治過程等不同層次的時間尺度,嘗試在時空變化中,掌握中國古代歷史的多樣性;同時檢討傳統教科書的用語,以最新研究發現,重新定義各種詞彙,企圖更為貼近歷史樣貌,撰成一部嶄新的古代中國通史。
得獎紀錄
榮獲2020年韓國坡州圖書獎(Paju Book Awards)之策劃獎(Planning Award)
名家推薦
渡邊信一郎教授提出「中國如何成為中國?」、「何謂中國?」,正和中國本身近十幾年來對這一問題的熱烈討論形成極有趣的對照。在全然不同的方法論和視角下,這一套「岩波新書.中國的歷史」毫無疑問為一個多元的新時代成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考架構。相信中譯本必為所有關心二十一世紀中國、東亞和全世界命運的華人所樂讀。
——邢義田(中央研究院院士、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以多元視角描繪中國的歷史
──榮獲2020年韓國坡州圖書策劃獎──
「中國」如何成為「中國」?
從橫跨三千年的歷史中,
探問傳統中華世界原型的起源與變遷。
本卷以黃河文明興起的華北為中心,從新石器時代農耕社會的形成開始,講述到以長安、洛陽為核心地區的隋唐帝國興起與衰亡之兆,涵蓋先史時代到八世紀中葉,貫穿約略三千年的時光。透過探索「天下」與「中國」觀念的相互作用與消長伸縮,呈現中國古典政治體制的生成與變化。
在論述上,揉合日常生活、社會組織與政治過程等不同層次的時間尺度,嘗試在時空變化中,掌握中國古代歷史的多樣性;同時檢討傳統教科書的用語,以最新研究發現,重新定義各種詞彙,企圖更為貼近歷史樣貌,撰成一部嶄新的古代中國通史。
得獎紀錄
榮獲2020年韓國坡州圖書獎(Paju Book Awards)之策劃獎(Planning Award)
名家推薦
渡邊信一郎教授提出「中國如何成為中國?」、「何謂中國?」,正和中國本身近十幾年來對這一問題的熱烈討論形成極有趣的對照。在全然不同的方法論和視角下,這一套「岩波新書.中國的歷史」毫無疑問為一個多元的新時代成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考架構。相信中譯本必為所有關心二十一世紀中國、東亞和全世界命運的華人所樂讀。
——邢義田(中央研究院院士、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 封面
- 書名頁
- 作者簡介
- 編輯前言 現在,讓我們重新閱讀中國史——「中國的歷史」書系目標
- 本書系的構成
- 臺灣版序
- 導言 中國史的開始
-
第一章 「中原」的形成——夏殷周三代
-
一、農耕社會的形成——新石器時代
-
二、夏殷周三代
-
三、殷周時代的政治整合——從貢獻制到封建制
-
-
第二章 中國的形成——春秋、戰國
-
一、春秋、戰國的「英雄時代」
-
二、小農民社會的形成——從百生到百姓
-
三、從封建制到縣制
-
四、商鞅變法——西元前四世紀中葉的體制改革
-
-
第三章 帝國的形成——秦漢帝國
-
一、從郡縣制到郡國制
-
二、武帝時代——帝國的形成
-
-
第四章 中國的古典國制——王莽的世紀
-
一、宣帝中興
-
二、王莽的世紀
-
三、催生出王莽的社會
-
四、東漢的古典國制
-
-
第五章 分裂與重整——魏晉南北朝
-
一、漢魏革命
-
二、華北地方社會的變化
-
三、西晉——中原統一王朝之重建
-
四、五胡十六國與天下的分裂
-
五、鮮卑拓跋部一統華北
-
-
第六章 古典國制之重建——隋唐帝國
-
一、隋文帝再次一統天下
-
二、天可汗的大唐帝國
-
三、《大唐六典》中的唐代國制
-
- 結語
- 簡略年表
- 主要參考文獻
- 圖表出處一覽
- 版權頁
- 封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