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深埋兩千年,歷史現場的千年直擊,
絕佳精采的「秦漢帝國史」!
「里耶秦簡」、「走馬樓漢簡」等史料的相繼出土,
重塑《史記》與《漢書》中的秦漢帝國,
讓秦漢時代史邁向新里程,
讓我們看到更豐富、更具象的歷史現場,
彷彿感受得到歷史的呼吸。
本書嘗試根據出土文物去重新解釋文字的歷史,不僅讓讀者更加重視文物,藉此反思原先所知的歷史;更引導讀者將歷史情境化,不再只是讀到文獻表面,還能具體推敲歷史現場。《始皇帝的遺產》所揭示的精彩歷史情境,讓讀者在大快朵頤之際,進而建構出更深入的歷史情境,歷史情境於焉不斷更新,我們對歷史的認識也就更加豐富。
秦漢帝國為什麼是始皇帝的遺產?
秦始皇的遺產,不論好的還是壞的,都由漢朝所繼承,因此漢朝才能屹立四百年。劉邦、漢武帝、王莽、光武帝等人皆是一方面繼承秦始皇的遺產,一方面又希望成為另一種全新面貌的「始皇帝」。西楚霸王項羽雖然沒有成為皇帝,但應該也有資格加入他們的行列。這些希望成為「始皇帝」的人,以豪情之志捲起了什麼樣的風雲?
原本只是小國的秦國、漢國經由不斷吞併他國,終於成為治理天下的大秦、大漢。在這兩個國家成為大秦、大漢之前,小小的秦國與漢國是如何在區域集團鬥爭中脫穎而出,逐漸擴張秦人集團、漢人集團的勢力範圍?
本書中我們將回顧這段四百多年的歷史。
作者鶴間和幸教授對秦漢時期的遺址進行了長年的調查,對文獻史料有深入的研究,他藉由文獻辨析和實地勘察重新構建出秦漢四百年的興衰史。在本書中,他拋開華夷思想,注意到地域多樣性,並嘗試從世界古代史的角度來認識中國歷史。鶴間教授文筆流暢,深入淺出的內容,讓我們輕鬆展讀秦漢帝國四百年的歷史。
絕佳精采的「秦漢帝國史」!
「里耶秦簡」、「走馬樓漢簡」等史料的相繼出土,
重塑《史記》與《漢書》中的秦漢帝國,
讓秦漢時代史邁向新里程,
讓我們看到更豐富、更具象的歷史現場,
彷彿感受得到歷史的呼吸。
本書嘗試根據出土文物去重新解釋文字的歷史,不僅讓讀者更加重視文物,藉此反思原先所知的歷史;更引導讀者將歷史情境化,不再只是讀到文獻表面,還能具體推敲歷史現場。《始皇帝的遺產》所揭示的精彩歷史情境,讓讀者在大快朵頤之際,進而建構出更深入的歷史情境,歷史情境於焉不斷更新,我們對歷史的認識也就更加豐富。
秦漢帝國為什麼是始皇帝的遺產?
秦始皇的遺產,不論好的還是壞的,都由漢朝所繼承,因此漢朝才能屹立四百年。劉邦、漢武帝、王莽、光武帝等人皆是一方面繼承秦始皇的遺產,一方面又希望成為另一種全新面貌的「始皇帝」。西楚霸王項羽雖然沒有成為皇帝,但應該也有資格加入他們的行列。這些希望成為「始皇帝」的人,以豪情之志捲起了什麼樣的風雲?
原本只是小國的秦國、漢國經由不斷吞併他國,終於成為治理天下的大秦、大漢。在這兩個國家成為大秦、大漢之前,小小的秦國與漢國是如何在區域集團鬥爭中脫穎而出,逐漸擴張秦人集團、漢人集團的勢力範圍?
本書中我們將回顧這段四百多年的歷史。
作者鶴間和幸教授對秦漢時期的遺址進行了長年的調查,對文獻史料有深入的研究,他藉由文獻辨析和實地勘察重新構建出秦漢四百年的興衰史。在本書中,他拋開華夷思想,注意到地域多樣性,並嘗試從世界古代史的角度來認識中國歷史。鶴間教授文筆流暢,深入淺出的內容,讓我們輕鬆展讀秦漢帝國四百年的歷史。
- 將歷史情境化-鶴間和幸《始皇帝的遺產:秦漢帝國》導讀 游逸飛
-
序言 超越《史記》及《漢書》
-
二十一世紀最重大的發現:里耶秦簡
-
陶淵明的桃花源是否真的存在
-
相繼出土的史料超越了《史記》及《漢書》
-
複合民族秦漢帝國誕生前的四百年
-
-
第一章 秦始皇的誕生
-
秦始皇暗殺未遂事件
-
地方官吏眼中的秦始皇
-
暗殺秦始皇
-
風蕭蕭兮易水寒的刺客荊軻
-
史書與畫像石在暗殺場面上的差異
-
採用的史料不同,史實也會跟著改變
-
一介地方官吏與秦始皇的相遇
-
-
戰國秦昭王的時代
-
為帝國時代揭開序幕
-
「天下」的概念
-
秦王政與呂不韋
-
嫪毐之亂
-
-
統一天下
-
李斯的野心
-
貫徹法治與帝王學的構想
-
實現天下統一的一年
-
叛亂事件與船舶侵占事件
-
咸陽宮的御前會議
-
古代的時間概念
-
《史記》上沒提到的天下統一時的狀況
-
-
-
第二章 皇帝制的形成
-
煌煌上帝
-
古代的上天思想
-
「皇帝」稱號
-
戰勝了火德之周的水德之秦
-
三十六郡之謎與帝國擴大
-
-
度量衡、車軌及文字的統一
-
穀物計量與武器製造的基準
-
道路交通網的建設與車軌統一
-
文字學習與公文書寫
-
秦的領土範圍
-
征服地的揚威之旅
-
-
何謂泰山封禪
-
遭消滅的一方
-
祭拜上天:祭祀的傳承
-
封祭與帝國不滅宣言
-
-
對外戰爭:遇見新的天下
-
征討蠻夷
-
貿然對北方匈奴及南方百越同時開戰
-
艱難的百越征服戰
-
占領河南(鄂爾多斯)與南海三郡
-
戰爭體制下的土木工程
-
巨大首都與阿房宮
-
-
焚書坑儒與不死仙藥
-
丞相李斯的施政
-
對批判體制的諸生進行鎮壓
-
方士與秦始皇
-
最後一次巡狩天下
-
單一法制的天下統治
-
秦始皇之死
-
-
秦始皇的地下帝國
-
水銀江河與人魚膏燭臺
-
揭開地下宮殿內部結構之謎
-
天下的軍隊
-
從士兵俑及文官俑看帝國的擴張
-
-
-
第三章 秦楚漢的三國志
-
陳勝、吳廣之亂
-
秦楚漢更迭的歷史
-
動亂時代的史料《楚漢春秋》
-
重新檢視歷史的珍貴史料
-
六個月的農民起義
-
老百姓建立的國家
-
二世皇帝胡亥
-
叛亂的擴散與評價
-
-
秦帝國的滅亡
-
擁有楚國名將血統的項梁
-
項羽的崛起
-
劉邦的為人
-
沛公劉邦的反叛
-
劉邦集團的成員
-
趙高的專權與二世皇帝之死
-
-
楚漢戰爭
-
項羽、劉邦的對峙
-
鴻門宴
-
火燒秦都咸陽
-
-
西楚霸王項羽
-
十八王聯邦體制
-
韓信力勸「爭奪天下」
-
逐鹿中原
-
達成停戰協議
-
-
楚國的瓦解
-
垓下之戰
-
虞美人之歌
-
混雜交錯的楚漢兩軍
-
項羽之死
-
項羽的評價
-
-
-
第四章 劉氏皇朝的誕生
-
劉邦的漢帝國
-
《二年律令》的發現
-
漢皇帝即位
-
為了強化中央權力而進行肅清
-
輔佐皇帝的官吏與諸王
-
封爵之誓
-
諸侯王的叛亂
-
-
漢朝的首都圈建設與法律體制
-
以重新開發的關中為據點
-
雒陽好還是長安好
-
漢長安城遺址
-
東亞世界的法律源頭
-
秦始皇的嚴罰主義與漢劉邦的簡約主義
-
神祕的秦律與漢律何時能重見天日
-
-
對匈奴的外交與高祖之死
-
冒頓單于的權力篡奪
-
神祕人物劉敬的建言
-
漢高祖劉邦之死
-
-
呂太后政權
-
惠帝與呂太后的十五年
-
呂雉與劉邦
-
對戚夫人的殘酷復仇
-
外戚呂氏的時代
-
「皇后之璽」的真偽
-
呂太后評價的變動
-
-
長沙國與南越國
-
長沙吳氏王國
-
長沙馬王堆漢墓帶來的震撼
-
宛若古代的圖書館兼美術館
-
繁榮於現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南越國
-
秦漢及越的文化並存
-
-
漢文帝時代
-
從代國國王到漢朝皇帝
-
漢文帝即位的舞臺
-
受後世推崇的漢文帝仁政
-
廢除殘忍的肉刑
-
賜男女百姓爵位及酒宴
-
逐漸明朗的爵位制度詳情與效用
-
-
從漢文帝到漢景帝
-
中國古代飲酒文化
-
酒宴與食肉的規矩
-
不築墳不損山川
-
吳楚七國之亂
-
梁孝王劉武的奮戰
-
周勃、周亞夫父子的兵馬俑
-
-
-
第五章 漢武帝的時代I 司馬遷活著的時代
-
漢武帝與司馬遷
-
漢武帝的母親王夫人與栗氏
-
自十四名皇子中選出的漢武帝
-
中山靖王劉勝的玉衣
-
武帝在位的年號
-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
-
司馬談憂憤而死
-
司馬遷的生卒年
-
二十歲時的增廣見聞之旅
-
-
司馬遷遭遇李陵之禍
-
元光三年黃河潰決
-
漢武帝向黃河河神懇求庇佑的兩首詩
-
遭李陵之禍
-
李陵投降匈奴
-
宮刑之辱
-
-
追求神仙世界的古代帝王
-
刻意與秦始皇比較的漢武帝
-
顯現神仙島的離宮
-
秦皇漢武:極為相似的兩位古代帝王
-
-
漢武帝時代的曆法與審判
-
依循太陽運行法則的生活節奏
-
日月兩種週期
-
以一月為新年的新曆法
-
酷吏張湯與新發現漢簡文書
-
漢武帝時代的審判程序
-
-
-
第六章 漢武帝的時代II 開疆闢土
-
進軍西域與征討匈奴
-
絲綢之路
-
拉攏月氏討伐匈奴
-
從和親到征戰的漢匈外交
-
征討匈奴名將衛青、霍去病
-
張騫帶回的烏孫天馬
-
-
漢武帝的對外戰略
-
漢帝國周邊國家的存活方式
-
南越王國的滅亡
-
西南夷的世界
-
令夜郎稱臣,冊封滇王
-
西南夷諸部族的生活與風俗
-
朝鮮侵略軍的混亂
-
樂浪郡成為支配朝鮮半島的據點
-
大宛的汗血馬
-
搶奪天馬的戰爭
-
-
儒教的時代
-
難得一見的思想家孔子引起的共鳴
-
宏大的思想與對政治的熱誠
-
拯救農民以圖富國的政策提案
-
淮南王與衡山王的叛亂事件
-
借儒家學問諷刺漢武帝
-
-
漢武帝時代的經濟與開發
-
維繫漢代財政的貨幣
-
漢代官吏的俸祿
-
穩定國家財政的政策
-
鹽專賣權為國家帶來龐大利益
-
鐵製農具大幅提升生產力
-
解決嚴重鹽害問題的白渠
-
漢武帝時期的關中開發
-
漢武帝時代的終結
-
司馬遷的《史記》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
-
-
-
第七章 從後宮之窗看帝國發展
-
漢帝國的中樞與後宮
-
從《史記》到《漢書》
-
忍受屈辱的李陵與貫徹忠義的蘇武
-
少年皇帝與霍光政權
-
《鹽鐵論》與專賣制度的廢除
-
名為後宮的階級社會
-
後宮與內朝的宮殿配置
-
漢朝政權中樞之中央官廳的格局
-
-
中國古代的女性
-
從後宮觀察西漢五十年政治的女人
-
凌駕法律的夫妻之義
-
漢成帝猝死之謎
-
世代相傳的王昭君故事
-
歷代婦女的化妝術
-
制伏暴虐之龍
-
-
從沉睡中甦醒的古代木簡
-
敦煌漢簡的紀錄
-
綠洲國家的生存之道
-
紙張發明前的書籍
-
消失於沙塵中的百姓重見天日
-
推動地方政治的循吏與酷吏
-
-
出土文書的內容
-
東海郡的地方行政
-
僮約:奴隸買賣契約
-
《漢書‧地理志》中的宏觀世界
-
逐漸清晰的漢帝國全貌
-
西漢十一代皇帝陵
-
《漢書‧游俠傳》中的豪傑
-
長安周邊豐饒的自然環境
-
-
王莽篡漢
-
捍衛漢室的王政君
-
王莽的「假皇帝」策略
-
從西漢到新的禪讓鬧劇
-
傳國玉璽為正統繼位者的證明
-
秦始皇、漢武帝與王莽的共通點
-
-
新朝的政治、經濟與外交
-
以恢復周朝政治制度為目標
-
仁慈與殘酷
-
理想主義式的經濟政策
-
以證明及象徵權威為目的的貨幣改革
-
儒教主義式華夷秩序的濫觴
-
對王莽新朝的評價
-
黃河潰堤時為保護祖墳而犧牲百姓
-
周邊諸民族的背離、叛亂與政權瓦解
-
-
-
第八章 民眾的世紀
-
記錄朝代興亡的史書
-
區別兩個漢朝的稱呼法
-
地方社會特徵開始顯現的時代
-
《後漢書》的編纂
-
興亡全史陸續問世
-
南朝宋范曄的《後漢書》
-
-
王莽政權的滅亡
-
女性首領發動的叛亂:呂母之亂
-
爆發赤眉之亂
-
上將軍隗囂的反王莽叛亂
-
蜀王公孫述自立
-
博識文人揚雄的《蜀王本紀》
-
南陽劉氏舉兵
-
光武帝即位與告天儀式
-
-
光武帝劉秀的統治
-
中興漢室
-
解放奴婢與行政、財政重大改革
-
遷都至東漢首都洛陽
-
洛陽城發掘調查紀錄
-
服役刑徒之墓
-
-
金印與後光武帝時代
-
賜給倭奴國王的蛇鈕金印
-
光武帝賜金印時的局勢
-
光武帝之死與漢明帝即位
-
安定的漢明帝時代
-
白虎觀會議上的五經辯論
-
-
匈奴與西域經營
-
與南匈奴的關係
-
北匈奴滅亡
-
記錄下防衛匈奴最前線生活的史料
-
玉門關及陽關:西域外交的大門
-
西域諸國的動向
-
馬不停蹄的軍事行動
-
-
王充的科學批判精神
-
讖緯思想:東漢儒教的特徵
-
批判儒教神祕主義的《論衡》
-
印度佛教的傳入
-
受到關注的東漢佛教遺跡
-
-
-
第九章 自然災害與內亂的世紀
-
水災、乾旱、蟲害、地震、傳染病
-
干擾人類生活的大自然
-
水災、旱災頻傳
-
蝗蟲異常繁殖
-
傳染病的流行與醫學
-
名醫學家張仲景與華佗
-
張衡的地動儀
-
漢順帝時期的涼州地震
-
人口流動與每年一次的戶口普查
-
人口的過疏化與過密化
-
-
官吏、字書與數學
-
九千字讀寫能力
-
官吏實務、儒生素養所必備的算術
-
從帛書到紙
-
-
東漢對西方的外交與羅馬使節
-
班超、班勇與西域控制
-
游牧騎馬民族、西藏山岳民族、綠洲都市國家
-
西境羌族的叛亂
-
倭國王帥升的朝貢使節
-
羅馬帝國皇帝大秦王安敦
-
羅馬皇帝使節前往洛陽
-
只有政治使節才得以入關
-
漢與羅馬的交流:絹布與玻璃
-
-
儒教與道教
-
作為國家意識形態的儒教
-
維持社會秩序的基本理念
-
自然災害、政治混亂下的儒教德治
-
道教誕生的時代
-
-
黃巾之亂與五斗米道
-
進入外戚時代
-
圍繞在皇帝身旁的外戚與宦官
-
宦官的制度化與政治面的崛起
-
「河水清」為東漢覆滅之兆
-
黨人與宦官的全面鬥爭
-
從宗教團體發展為叛亂團體
-
以推翻東漢政權為口號的黃巾之亂
-
宗教集團五斗米道
-
屈服於曹操的宗教王國
-
-
豪族與鄉里社會
-
維繫政權運作的豪族階層
-
豪族的地域性與階層性
-
一縣平均三鄉、一鄉為十里以上的地方行政組織
-
新發現史料所記載的東漢鄉里社會農民狀況
-
墓室壁畫所描繪的豪族莊園
-
或可視為中世紀前史
-
-
四百年劉氏皇朝的終結
-
與西漢末年如出一轍的朝代更迭戲碼
-
魏王曹丕接下皇帝璽綬
-
-
-
結語-秦漢四百四十年的「第一個皇帝們」
-
若將四百四十年視為一整個時代
-
以成為「第一個皇帝」為目標
-
- 主要人物略傳
- 歷史關鍵詞解說
- 參考文獻
- 年表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