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元代《易》學類型研究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50443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元代《易》家多歸本程、朱《易》,或宗程,或宗朱,或致力會通程、朱。即便是圖書《易》學,亦受朱子《易》學的影響。本書將元代《易》學歸成七類:綜論性《易》著、奪胎朱子成一家之言的《易》著、羽翼《本義》之纂注體《易》著、折中程朱之纂注體《易》著、義理派宗程之纂注體《易》著、以己意融會眾說的《易》著、圖書《易》著。分別探討許衡、黃澤、蕭漢中、吳澄、俞琰、胡一桂、胡炳文、熊良輔、董真卿、趙采、李簡、胡震、龍仁夫、梁寅、張理、王申子等十六家的《易》學。元代《易》學承繼並開展宋代《易》學,對明清《易》學起著重大影響,值得後人重視。
  • 自序
  • 緒論
  • 第壹篇 綜論性《易》著
    • 第一章 許衡《讀易私言》統論六位大義
      • 一、前言
      • 二、六位大義之淵源
      • 三、論初、上爻大義
      • 四、論二、四爻大義
      • 五、論三、五爻大義
      • 六、結論
    • 第二章 黃澤《易學濫觴》之治《易》主張
      • 一、前言
      • 二、慎重看待治經與傳經
      • 三、破非顯正明古《易》
      • 四、明象得意以通貫經傳
      • 五、結論
    • 第三章 蕭漢中《讀易考原》論上、下經分篇 及序卦原則
      • 一、前言
      • 二、論上、下經分篇 原則
      • 三、論六十四卦序卦原則
      • 四、結論
  • 第貳篇 奪胎朱子成一家之言的《易》著
    • 第四章 吳澄《易纂言》與《易纂言外翼》之治《易》特色
      • 一、前言
      • 二、歸宗朱子
      • 三、建立「象例」、「占例」、「辭例」
      • 四、論卦變說與卦主說
      • 五、論卦統說與卦對說
      • 六、論圖書與「互體圖」
      • 七、結論
    • 第五章 俞琰《周易集說》、《讀易舉要》之治《易》特色
      • 一、前言
      • 二、綜評歷代《易》學
      • 三、論著體例及《易》學觀
      • 四、論《易》象
      • 五、論「反對」與卦主
      • 六、即象言理的釋經實踐
      • 七、結論
  • 第叁篇 羽翼《本義》之纂注體《易》著
    • 第六章 胡一桂《周易本義附錄纂註》與《易學啟蒙翼傳》之治《易》特色
      • 一、前言
      • 二、論著體例及宗朱立場
      • 三、建立釋《易》通例
      • 四、釋象占及義理闡發
      • 五、論天地自然之易
      • 六、結論
    • 第七章 胡炳文建立《易》學學統及以《本義》會通眾說
      • 一、前言
      • 二、《易》學學統的建立
      • 三、對朱子《本義》的詮解與闡發
      • 四、正視《易》辭重出及建立通例
      • 五、兼重釋象與釋義
      • 六、結論
    • 第八章 熊良輔《周易本義集成》之治《易》特色
      • 一、前言
      • 二、論著體例及《易》學觀
      • 三、卦爻一體與訓詁釋義
      • 四、對朱《易》的承繼與開展
      • 五、義理闡發與引史釋《易》
      • 六、《易》圖與圖說
      • 七、結論
  • 第肆篇 折中程朱之纂注體《易》著
    • 第九章 董真卿《周易會通》之治《易》特色及重要性
      • 一、前言
      • 二、「會通」的理念及作法
      • 三、經傳體例之會通
      • 四、重視音訓及互體釋象
      • 五、結論
    • 第十章 趙采《周易程朱傳義折衷》折中程、朱《易》及治《易》特色
      • 一、前言
      • 二、折中程、朱《易》的理念
      • 三、主張象數、義理兼備
      • 四、對朱子釋象的開展
      • 五、對程、朱義理的開展
      • 六、結論
  • 第伍篇 義理派宗程之纂注體《易》著
    • 第十一章 李簡《學易記》之治《易》特色
      • 一、前言
      • 二、成書歷程與纂集抉擇
      • 三、治《易》立場與解經作法
      • 四、宇宙及人事之理的闡發
      • 五、《易》圖與圖說
      • 六、結論
    • 第十二章 胡震《周易衍義》之宗程治《易》立場
      • 一、前言
      • 二、纂集眾說的衍義體論著
      • 三、宗程的治《易》立場
      • 四、重視道統與明體達用
      • 五、引史衍義
      • 六、改易經傳與過度演繹
      • 七、結論
  • 第陸篇 以己意融會眾說的《易》著
    • 第十三章 龍仁夫《周易集傳》之治《易》特色
      • 一、前言
      • 二、即象詁義與因象設教
      • 三、釋《易》無定法與和合經旨
      • 四、義理闡發之新意與限制
      • 五、結論
    • 第十四章 梁寅《周易參義》之治《易》特色
      • 一、前言
      • 二、折中程、朱及重人事之理
      • 三、以通例及分類法釋《易》
      • 四、義理闡發與引史釋《易》
      • 五、結論
  • 第柒篇 圖書《易》著
    • 第十五章 張理《易象圖說》對宋代《易》圖學的承繼與開展
      • 一、前言
      • 二、論「河圖」、「洛書」
      • 三、論卦畫生成
      • 四、論「先天圖」、「後天圖」
      • 五、論六十四卦變化圖
      • 六、關於筮法
      • 七、結論
    • 第十六章 王申子《大易緝說》對宋代《易》圖學的承繼與開展
      • 一、前言
      • 二、六《易》說與《易》圖學
      • 三、論成卦之主
      • 四、兼重辭象變占
      • 五、結論
  • 總結
  • 附錄:六十四卦卦象圖
  • 引用書目
  • 索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