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跨越卡夫丁峡谷:马克思主义跨越理论中国化研究
本书是作者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加工写作的,通过考察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农村公社问题研究的文献,可以归纳总结跨越理论所蕴含的基本原理。跨越理论的基本立场是基于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问题的深切关注,体现了跨越理论的公平正义的人民立场。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沉思(代总序)/朱进东
- 前言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
第三节 研究现状与文献梳理
-
一、关于跨越理论研究出现针锋相对的三种观点
-
二、文献观点梳理与基本概念辨析
-
-
第四节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
一、研究的难点
-
二、研究的创新点
-
-
第五节 本书的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跨越理论以及中国化概述
-
第一节 跨越理论的含义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跨越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一、马克思对跨越理论的界定
-
二、恩格斯对跨越理论的界说
-
三、列宁对跨越理论的阐述
-
四、马克思主义跨越理论蕴含的基本原理
-
-
第三节 跨越理论何以能中国化
-
一、民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的开辟与反思
-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成功实践
-
三、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胜利检阅
-
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探索
-
五、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更新转换
-
-
第四节 跨越理论中国化的实践检视
-
-
第三章 民主革命:跨越理论中国化的立论基础
-
第一节 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
-
一、民主革命的缘由
-
二、民主革命的目的
-
三、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革命尝试与经验
-
-
第二节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
第三节 走向胜利--将革命进行到底
-
第四节 革命方式的选择与创新
-
一、‵‵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发展了跨越理论的革命战略思想
-
二、不战而胜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丰富了跨越理论的革命性内涵
-
-
-
第四章 制度建设:跨越理论中国化的根本前提
-
第一节 民主制度的基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一、民主协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胜利召开
-
二、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标志着中国民主的制度化
-
-
第二节 ‵‵一化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
第三节 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
-
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
-
-
-
第五章 科学发展:跨越理论中国化的基本方法
-
第一节 互助效仿发展
-
一、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互助
-
二、社会主义建设效仿苏联模式
-
-
第二节 自力更生发展
-
一、‵‵三线建设’’突破非均衡发展方式,中西部成为战略发展的根据地
-
二、‵‵两弹一星’’成功研制标志中国能够靠自身努力跻身世界大国行列
-
-
第三节 吸收借鉴发展
-
一、打破传统发展模式,吸收一切文明成果
-
二、借鉴亚洲‵‵四小龙’’发展经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
第四节 自主创新发展
-
一、自主创新的形式
-
二、自主创新的主体
-
-
-
第六章 改革开放:跨越理论中国化的战略决策
-
第一节 凤凰涅槃: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改革开放的序幕
-
一、工作重心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
二、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三、拨乱反正与正确评价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
四、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完善党规党纪从严治党
-
-
第二节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与思想跨越的必然要求
-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大讨论为思想开禁
-
二、推动思想跨越是解放思想最具决定性意义的历史任务
-
-
第三节 改革试验: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
一、开辟经济特区为社会主义经济跨越打开一扇窗
-
二、巧用‵‵不争论’’的态度助推商品经济发展
-
-
第四节 市场经济: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联姻与创新
-
二、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
-
-
-
第七章 民族复兴:跨越理论中国化的历史使命
-
第一节 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全民思想跨越
-
一、转变思想观念,提升文明素质是民族复兴的前提条件
-
二、修复民族心理,弥合创伤记忆
-
三、凝聚民族共识,重铸民族精神
-
四、弘扬科学精神,发展科学文化
-
-
第二节 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实现民族经济跨越
-
一、缔造最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从‵‵人的依赖关系’’中彻底解放出来
-
二、突破物质文明成果私有制属性,实现人对‵‵物的依赖性’’的跨越
-
三、走中国绿色经济发展之路,对传统经济模式的跨越
-
-
第三节 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助力民主制度跨越
-
一、健全政治法律制度体系,严格规范官员政治行为
-
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降低人民群众维权成本
-
三、建立真正可行民主制度,破解现代民主制度困惑
-
-
第四节、增强社会文明建设,促进民族人才跨越
-
一、增强社会主体意识培养,提高社会主体文明层次
-
二、弘扬社会优秀文明风尚,增进社会主义文明和谐
-
三、发挥家庭聚合稳定功能,促进邻里关系团结和睦
-
四、注重社会文明教化功效,助推民族人才跨越发展
-
-
第五节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保障‵‵人的健康’’跨越
-
一、建立生态发展的政绩观,倡导健康文明发展模式
-
二、加快生态文明基础建设,培育‵‵人的健康’’生活观念
-
三、加强生态科学技术研发,提高‵‵人的健康’’生活技能
-
-
-
第八章 共同富裕:跨越理论中国化的最终目的
-
第一节 始终坚持共同富裕奋斗目标,时刻牢记社会主义优越性
-
第二节 共同富裕理论的根本宗旨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第三节 共同富裕理论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
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和均等化,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灾难
-
二、健全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建设,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
-
第四节 实现同步小康是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近任务
-
一、善于把资源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推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
二、善于掌握运用‵‵精准扶贫’’工作政策和方法,帮助贫苦民众脱贫致富
-
三、建立健全资源开发和生态补偿机制,保障同步小康高质量地实现
-
-
第五节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终跨越到共产主义的根本保障
-
-
第九章 跨越理论中国化的实践回顾与理论成果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
-
一、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
二、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关系,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
-
三、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
四、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与建设成功的基石
-
-
第二节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理论
-
第三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第四节 构建和谐社会时期--科学发展观
-
第五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中国梦’’的探索与实践
-
一、实现中国梦在国家综合实力层面的基本追求是国家富强
-
二、实现中国梦在民族共同体层面的基本要求是民族振兴
-
三、实现中国梦在人民生活质量层面的基本诉求是人民幸福
-
四、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中国梦’’理论内涵的思考
-
-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