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城市化速度和水平快速增长与提高。工业化、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大量人口进入城市居住,新的社会关系在城市中产生,社会内部以及社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发生着变化,大量社会矛盾出现,包括征地、拆迁、入学、劳资等纠纷。要解决这些量大面广的纠纷,必然耗费政府的治理成本,影响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本书通过对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的空间生产、矛盾来源、治理模式等的探讨,包括对农民集中居住、公共安全纠纷处置、医疗纠纷、司法救济制度等的分析,研究城市化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社会不稳定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从城市化到政治失序
-
一 三种解释路径
-
二 方法论“工具箱”
-
三 国家基础权力:诠释中国例外的替代性理论
-
-
第二章 从城市空间审视集体行动
-
一 集体抗争的空间分布
-
二 在空间之下利用与构建关系网络
-
三 利用和重构空间的象征意义
-
四 维持与建立城市的政治秩序
-
五 结论
-
-
第三章 “汲取”与“包容”:“农民上楼”的模式
-
一 农民如何上楼?
-
二 不同的模式,相似的后果
-
三 差异归因:作为独立变量的财政
-
四 结论
-
-
第四章 房屋产权来源与集体动员的模式
-
一 房屋产权私人化过程中的政治经济逻辑
-
二 上海住宅商品化的混合逻辑
-
三 比较案例分析
-
四 结论
-
-
第五章 社会秩序商品化
-
一 秩序商品化的生产机制
-
二 破坏的强度
-
三 政府协同能力
-
四 医疗市场的行政依附
-
五 结论
-
-
第六章 基层法院的司法动员
-
一 司法调解的革命传统
-
二 司法调解复兴的新动力
-
三司法调解的动员模式
-
四 调解动员的政治基础
-
五 结论
-
-
第七章 社会秩序治理的财政政治
-
一 公共安全财政体制改革的背景
-
二 财政改革与支出增长
-
三 支出的地区差距:东西之间
-
四 支出增长与效率递减
-
五 结论
-
-
第八章 大都市秩序治理的国家基础权力
-
一 研究的问题与解释的工具
-
二 城市集聚的财政效应
-
三 在城市新空间嵌入国家元素
-
四 共享城市繁荣
-
五 城市秩序的整体治理
-
六 结论
-
-
第九章 草根动员:在基层社会发现国家治理的经验
-
一 行政治理的结构性难题
-
二 草根动员的治理过程
-
三 框架塑造
-
四 关键的“第三方”
-
五 机遇/威胁的归因
-
六 结论
-
-
第十章 国家治理的法治逻辑:从行政诉讼改革的角度
-
一 文献回顾与基本观点
-
二 国家治理体系的本土化建设
-
三 行政诉讼改革
-
四 结论
-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