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是作者对语言、空间与艺术问题进行集中探讨的成果,它由紧密相关而又呈递进关系的五大部分也即“五篇”内容构成。第一篇主要探讨“语言学转向”与当代诗学文化理论的建构;第二篇主要探讨中国古代语言哲学与中国传统诗学文化的生成;第三篇主要从语言观念变革的角度考察西方哲学文化领域中出现的空间化转向,并具体探讨了德里达、福柯与海德格尔的空间化转向及其革命性后果;第四篇主要从语言文字、思维方式等多个角度考察中国古代宇宙时空意识的空间化及其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结构的影响,并对中国学界曾经流行的“重时轻空”说进行反思清理。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导论
-
第一篇 “语言学转向”与当代诗学文化理论的建构
-
一、“语言学转向”与当代文艺学研究的趋向
-
(一)“语言学转向”的两个深刻变革
-
(二)文艺学研究的两大趋向
-
(三)寻求语言研究与文化研究的结合
-
-
二、语言观念的修辞论转向与语言文化诗学研究
-
(一)语言学转向与修辞学复兴
-
(二)语言观念的修辞论转向与修辞语言观
-
(三)修辞语言观与语言文化诗学
-
-
三、布斯的小说修辞学与当代语言修辞学批评建构
-
(一)文学理论研究的困境与修辞学的复兴
-
(二)布斯的小说修辞学研究与“四元通观”的修辞学批评范式
-
(三)语言修辞学批评建构与动态综合的文学理论研究
-
-
四、当代西方“反幻觉”理论的语言哲学基础及批判
-
(一)“反幻觉”理论与“语言学转向”
-
(二)符号任意性与“词物分裂论”
-
(三)共时性范式与“后现代情绪”
-
-
-
第二篇 语言哲学基础与中国传统诗学、文化的生成
-
一、中国古代的“名”言观与中国传统的“大诗学”
-
(一)“名有三科”与名的用法类型
-
(二)名即“名—分”与名的本质功能
-
(三)“名谓书字”与名的存在形态
-
(四)“名”言观与“大诗学”传统
-
-
二、儒家名实观与中国古代主流诗学传统的生成
-
(一)儒家的“自然语言观”与“名实对应论”
-
(二)“名实对应论”视野中的诗学传统
-
(三)自然语言观视野中的四元共构诗学
-
-
三、庄子语言哲学及其对意境论的影响
-
(一)道不可言
-
(二)意境与道境
-
(三)境生象外
-
-
四、道家语言哲学及其生态诗学、文化意义
-
(一)道不可名与道言悖反
-
(二)“言无言”与天地自然之境
-
(三)“言象言”与混沌未分之道
-
-
-
第三篇 语言观念的变革与西方哲学文化的空间化转向
-
一、“逻各斯”语言观与时间化诗学、文化传统
-
(一)“有韵的逻各斯”与时间化诗学
-
(二)“诗画”分界与反视觉化诗学
-
(三)“诗之高境”与时间化传统
-
-
二、德里达的空间化转向与多元共生思维
-
(一)“语音中心主义”与线性时间观
-
(二)“文字学”对“语音中心主义”的解构
-
(三)“延异”与时空一体的写作
-
-
三、福柯的空间化转向与本质性写作
-
(一)“考古学”和“谱系学”对线性历史话语的解构
-
(二)“异位拓扑学”对“异位”空间的描述
-
(三)“词物分裂论”对“可见物”的突出
-
-
四、海德格尔的空间化转向与生态审美栖居
-
(一)海德格尔后期哲学的空间化转向
-
(二)空间化转向与诗意栖居
-
(三)空间化转向的语言哲学基础及生态文化意义
-
-
-
第四篇 从语言与空间看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与结构
-
一、中国古代时间意识的空间化及其对艺术的影响
-
(一)“四方风”的隐喻与“空间方位情结”
-
(二)时间意识的空间化
-
(三)时间意识的空间化对艺术的影响
-
-
二、从中国古代的宇宙模式看传统叙事艺术的空间化倾向
-
(一)天人合一与整体寓意
-
(二)阴阳对反与两极可逆
-
(三)循环往复与照应缀合
-
(四)方位“情结”与空间布局
-
-
三、从“文”“象”的空间性看中国古代的“诗画交融”
-
(一)“文”与“象”的空间性
-
(二)文画同源与诗画交融
-
(三)中国诗歌艺术的绘画性
-
-
四、从汉语的空间化看中西诗歌艺术空间形式的同异
-
(一)汉语的空间化
-
(二)汉语空间化对诗歌空间结构的影响
-
(三)中西诗歌艺术空间形式的异同
-
-
-
第五篇 语言、符号与当代艺术理论研究
-
一、海德格尔的技术与艺术之思及其生态伦理意义
-
(一)技术反思的生态伦理学意义
-
(二)技术的本质:解蔽与座架
-
(三)技术的危险:“存在遗忘”和“存在离弃”
-
(四)技术的拯救:开端之思与诗意艺术
-
-
二、海德格尔艺术对物的拯救观及其语言哲学基础
-
(一)“物”为何需要拯救
-
(二)艺术如何拯救物
-
(三)艺术拯救的“物”是什么
-
(四)艺术何以拯救物
-
-
三、从海德格尔与夏皮罗之争看艺术哲学与艺术史之间的对话
-
(一)能用艺术史研究要求艺术之思吗?
-
(二)搞错鞋之“所属”影响海德格尔的艺术本源之思吗?
-
(三)夏皮罗得出“鞋”之“所属”的依据更有效吗?
-
(四)真理的自行设置是对艺术家在场的否定吗?
-
-
四、从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论符号观看艺术符号学基础的反思与重建
-
(一)对索绪尔符号学与皮尔斯符号学局限性的反思
-
(二)海德格尔现象学存在论符号观的提出
-
(三)“显示”与“触目”对皮尔斯再现论符号学的超越
-
(四)“显示”与“指涉”对索绪尔形式主义符号学的再造
-
(五)“显示”与“实践活动”对生存论符号学的建构
-
-
- 参考文献
- 后记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