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農學春秋:農學歷史與農業科技

出版日期
2020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516110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中國農作物的種植,始於新石器時期,當時已有粟、黍、小麥、水稻等糧食作物,麻、苧、葛等纖維作物等。經過幾千年的發展變化,終於形成了糧食以稻麥為主,油料以大豆等為主,蔬菜以多品種為主的古代本土農作物種植布局,這是我們今日作物布局的歷史依據。
中國古代歷來重視農業生產,曾創造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而精耕細作技術的進步,在其中造成了重要作用。耕作技術是指採取各種手段,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取得大限度產出的耕作方式。
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上,農業在整個生產中都佔有重要地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為了增加產量,提高勞動生產率,發明創造了多種多樣的農業生產工具,不但數量多,而且在時間上也比較早。
水是農業的命脈,土是農業生產的基礎。這兩者均可利用工程手段對之進行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以利於發展農業生產。中國古代在水土利用方面,修建了許多重要工程,做出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諺語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它源於古代的口頭流傳。來自生產鬥爭的農業諺語和氣象諺語,是為廣大人民群眾所熟知的諺語,對中國古代乃至現代的社會生活和生產活動都有著極為積極的指導作用。
中國古時講究「士、農、工、商」,農位列四民之二,足可見中國古代對農事的看重。本書將古代農業發展以作物、技術、農具、工程以及節氣各分篇章,講述中國古代的農業歷程。
  • 版權訊息
  • 序言
  • 農業新空——作物種植
  • 精耕細作——耕作技術
  • 農家幫手——農具發明
  • 溉田造地——農業工程
  • 農事文化——農諺農時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