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大地是人类生存的根基,也是人类活动的舞台,人类依托大地、利用大地、改造大地的行为,成为地理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历史地理是研究往昔的地理,《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涉及历史地理研究的主要领域--疆域、环境、政区、农业、交通、军事、城市等。
- 封面
- 书名
- 版权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编审委员会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 目录
- 第一讲 绪论
-
第二讲 历史地理研究的起点——史前时期人与环境
-
一 史前时期聚落的环境选择
-
二 聚落环境选择与人类生产方式
-
三 史前时期西辽河流域聚落持续使用时间与环境容量
-
-
第三讲 地理视角下的历代疆域变迁
-
一 “中国”的含义及其空间变化
-
二 中国历代疆域变化及其地理基础
-
三 清代晚期的疆界条约与疆域变迁
-
四 关于疆域问题的余论
-
-
第四讲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植被的地理分布
-
一 历史时期气候冷暖干湿之变
-
二 历史时期植被地理分布变化与重要农业生产界限
-
-
第五讲 历史农业地理背景下的人类活动与环境改造
-
一 历史时期人类农业开发与环境改造
-
二 农业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
-
-
第六讲 历史经济地理的重要命题——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与北方移民的技术贡献
-
一 从易田制到土地连作——江南土地利用率第一次提升
-
二 从水稻秧播到稻麦两熟制——江南土地利用率第二次提升
-
三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环境选择与南移时间
-
-
第七讲 江河湖泊演变与人类活动
-
一 历史时期黄河河道变迁
-
二 关于历史时期黄河水患原因的探讨
-
三 历史时期长江中下游水道变迁
-
四 长江中下游湖泊变迁
-
-
第八讲 畜牧业的地理空间与草原游牧方式
-
一 非农业民族的地理分布与经济生活方式
-
二 畜牧业从原始农业中分离与游牧业诞生
-
三 游牧业与游牧方式
-
-
第九讲 政治的空间——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与行政区
-
一 分封制与政治空间管理
-
二 郡县制与地方行政管理
-
-
第十讲 空间的政治——行政区划界原则与历史渊源
-
一 “随山川形便”行政区边界
-
二 “犬牙交错”行政区边界
-
三 “随山川形便”与“犬牙交错”划界原则对当代的影响
-
-
第十一讲 历史交通地理(上)——华北、内蒙古、东北三大区域的道路系统
-
一 太行山东麓道路与重要战例
-
二 华北平原通向内蒙古的道路与重要战例
-
三 燕山山脉与华北通向东北的道路
-
四 黄河中下游地区陆路交通
-
-
第十二讲 历史交通地理(中)——西北、西南道路交通
-
一 “关中”的得名、道路系统与重大历史事件
-
二 川陕交通道路与重要战事
-
三 西南地区交通道路与民族经济文化
-
四 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
-
-
第十三讲 历史交通地理(下)——运河与水路交通影响下的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
一 运河的开凿与主要运河的流向
-
二 天然河道的利用与岭南交通
-
-
第十四讲 地理形势与古代战略空间的演变
-
一 从西向东的政治空间与战略进程
-
二 从北向南的人口流动与军事交锋之地:淮河流域
-
三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的战事与长城的地理学意义
-
-
第十五讲 历史城市地理的基本问题——城市产生、城市地域空间格局与都城内部结构
-
一 城市产生、发展的地理过程
-
二 中国古代城市地域空间格局
-
三 中国早期城市形态与重要古都平面布局
-
四 中国古代都城选址的地理基础
-
- 主要参考书目
- 后记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