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近代中国学科知识的成长,构成全球范围内文化迁移的一环,并深刻影响到中国历史的走向。本书的中心旨趣,即是以中外文化交流背景下“中学”与“西学”的会通为切入点,检讨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基调及其变奏。守望于“历史的维度”,本书大致勾画了近代学科知识成长的历史脉络,同时也致力于检讨哪些因素影响了学科知识在中国的成长。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编辑说明
- 自序
- 目录
-
引论 近代中国学科知识的成长:历史的维度
-
一 “西学东渐”历史图景的塑造
-
二 并非“已知”的西方学科知识形成的背景
-
三 “日本因素”的呈现及其意义
-
四 近代学科知识的成长:本土的作用
-
五 塑造近代历史的物质因素、技术背景
-
-
第一章 “西学门径”的探讨:学科次第之论辩及其意义
-
一 “穷理学为百学之门”
-
二 学科论述的转向:格致之学的内涵
-
三 “采西学”:学科次第问题的浮现
-
四 学科次第与“西学门径”
-
-
第二章 “中西学门径”:“体用”之辨的学科史意义
-
一 中西初识时围绕知识“本原”的辨析
-
二 新教传教士“援西入中”之策略
-
三 “中学”与“西学”:“中体西用”论浮现的背景
-
四 近代学科知识的“普世性”与“现代性”
-
五 学科规划与体用论
-
-
第三章 学、政、教:中学、西学之分与合
-
一 “西政”“西学”无关“西教”
-
二 “政”与“艺”:接引西学的变奏
-
三 “学”与“术”:由分到合
-
四 无法替代“政”与“教”的“学”
-
-
第四章 西学、东学书籍的“汇编”及“知识再生产”
-
一 西学“汇编”:知识的编辑与复制
-
二 西学“汇编”资料的多种形态
-
三 “经世文编”中的西学
-
四 报章媒介作为西学的载体
-
五 西学知识编纂:形式与内容
-
-
第五章 科举改制与“策问”:接引西学的特殊机制
-
一 科举改革与“策问”
-
二 “策论”:对新式知识之接引
-
三 “策问”资料的编辑与出版
-
四 “策问”资料所呈现的西学
-
-
第六章 质疑“现代性”:晚清中国士人“阅读世界”之一瞥
-
一 “睁眼看世界”:阅读西书之肇端
-
二 接受西学:“纵向”与“横向”的限制
-
三 引导下的“阅读”:课艺提供的例证
-
四 日记:私人的阅读
-
五 理解“现代性”的屏障
-
- 结语
- 征引文献
- 索引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39038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