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延綿1300餘年的科舉,是除皇帝世襲制外,對中國影響最長久與深遠的制度。1905年清廷下詔停止科舉,於近代社會轉型至為關鍵,亦為中西學地位轉換之樞紐。前人對科舉停廢影響的關注或聚焦於教育,或集中於鄉村,對停科舉於官制改革、城市百業繁興的促進推動多有忽略,本書充實並豐富了這些方面的內容,表明以改科舉和最終停罷科舉為樞紐,戊戌與新政改革前後貫通,興學堂、辦報館、印圖書、開演講、啟民智,使法律和公共治安觀念、平等與國民意識均通過報刊與教科書等形式進一步傳播,繼而內外官改制全面展開,法官、巡警等新的考試及職業資格任用制度逐步建立。指出新的社會規範及人才標準逐漸變化形成,以及學堂的興辦與擴展,雖存在種種問題,但畢竟有利於百業繁興、開民智與近代文化事業發展的事實,說明改科舉本應社會變動而起,其革廢的過程與結果,反過來加速了近代社會的整體變動。
-
绪论
-
一 先行研究
-
二 取径与做法
-
-
第一章 老树新枝:晚清科举改革的取向
-
第一节 变常科与开特科
-
第二节 纳洋学于科目
-
第三节 甲午战后的书院变革
-
第四节 议开经济特科
-
第五节 妥议科举新章
-
第六节 《辛丑条约》与癸卯乡试
-
第七节 一波三折的经济特科考试
-
第八节 老树难以接新枝
-
-
第二章 立停科举与清末政情
-
第一节 新政初督抚的变科举
-
第二节 疆臣、枢机的分歧与合谋
-
第三节 科举与学堂并存的两难抉择
-
第四节 议修京师贡院与科举制的终结
-
-
第三章 停罢科举的善后措施
-
第一节 宽筹出路的科举善后
-
第二节 举贡优拔生员的考试与任用
-
第三节 学堂及社会对旧学士子的接纳
-
第四节 请复科举与开考特科
-
-
第四章 科举停废与近代乡村士子
-
第一节 举业生涯与社会变动
-
第二节 科举由改至停的反响与调适
-
第三节 科举停废后乡村士子命运的变化
-
-
第五章 立停科举后的抡才与培才
-
第一节 合并科举于学堂
-
第二节 学堂的抡才措施
-
第三节 任用资格考试的多种尝试
-
第四节 新式学堂的培才及问题
-
第五节 用人方针的变化
-
-
第六章 停罢科举的连锁反应
-
第一节 科举与官制改革
-
第二节 铨选制改革
-
第三节 新学分科催兴百业
-
第四节 开民智与近代文化事业的兴起
-
-
余论
-
一 立停科举之情非得已
-
二 放不进学堂的科举考试
-
三 科举改革的“围城”心态
-
四 立停科举与近代社会
-
五 文化道德之殇:后科举时代的难题
-
- 参考文献
- 索引
- 后记
- 再版后记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09956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