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先秦时期,中国哲学存在明显的有限性维度,即强调人自身的界限,强调人和天道的张力,这在儒道两家表现得尤为明显。而宋明之后,有限性的维度渐渐消失,人与天道一体的说法成为主流。有限性维度的消失,使后世中国哲学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原来的传统。本书通过征引大量一手中国古代哲学史料,对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史中的“有限性”思想进行了梳理和阐释,提出了有限性思维消解蕴涵的三个认识论条件。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文前辅文
- 版权页
- 目录
-
-
绪论
-
一
-
二
-
三
-
-
-
第一篇 中国思想史上的界限意识
-
第一章 周代礼乐传统与孔子的界限意识
-
一 天命靡常与制礼作乐
-
二 礼崩乐坏与礼仪之分
-
三 对礼乐客观性的论证
-
四 克己复礼与仁的发现
-
五 认知的限度与知识传递的困难
-
-
第二章 思孟学派的生存有限性与道德主体的建立
-
一 天命之谓性与人是被造物
-
二 尽心知性知天与德性主体的建立
-
-
第三章 《周易》的虚假错误观及认知的限度
-
一 阴阳观念的限定义
-
二 阴阳与神的张力
-
三 见仁见知和虚假错误的必然性
-
四 知几与人的超越性能力的悬设
-
五 知几与知识的建构
-
-
第四章 荀子的天人有分说与客观秩序的重要性
-
一 天人有分与主体性的凸显
-
二 性恶论与道德实践的外在性
-
-
第五章 庄子对认知有限性的理解和把握
-
一 道的不可触及性
-
二 知识在体道中的积极意义
-
三 知识与道的展现形式
-
-
-
第二篇 界限意识的消失与有限性的隐退
-
第六章 墨子对人的有限性界限的破除
-
一 天志、明鬼与超越性存在的经验化
-
二 非命与对界限的否定
-
三 非命与德福关系
-
-
第七章 天道性命相贯通的萌芽和实现
-
一 性与天道的贯通
-
二 内在超越与自由作为一种呈现
-
-
第八章 先天气的有限性与内丹学自然生命超越论的建构
-
一 生命的双重构成与先天一气的有限性
-
二 返还工夫的两个环节与先天一气的圆满
-
三 锻炼先天与自然生命超越的完成
-
-
-
第三篇 有限性思想式微之原因
-
第九章 性与天道关系演进原因总结
-
一 内在原因说
-
二 外来影响说
-
-
第十章 相关性宇宙论与儒道有限性维度的消亡
-
一 相关性宇宙论简介
-
二 相关性宇宙论对儒家的渗透
-
三 相关性宇宙论对道家的渗透
-
-
结语
-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48092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