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基于大规模语料库,利用本土和域外文献,系统地比较晚清民国时期南北京官话,考察南北官话在语法方面存在的差异,分析南北官话在转换、交融时期的语言接触及区别特征的渗透情况,进而观照现代汉语普通话对晚清南北官话的传承。
通过本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南北官话差异,展示汉语语法在南北官话的历史传承中分化与融合的历史分布面貌,还有利于深化对现代汉语的认识,更好地解释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并存的语言现象。此外,区分南北官话的历史层次,也为学界解决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通过本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南北官话差异,展示汉语语法在南北官话的历史传承中分化与融合的历史分布面貌,还有利于深化对现代汉语的认识,更好地解释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并存的语言现象。此外,区分南北官话的历史层次,也为学界解决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 版权信息
- 总序
- 早期北京话的语言研究价值——“早期北京话研究书系”序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
1.2.1 研究背景
-
1.2.2 研究现状
-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
1.4 研究意义
-
1.5 语料说明
-
1.5.1 本土文献
-
1.5.2 域外文献
-
-
-
第二章 南北官话在句式上的差异
-
2.1 反复问句在南北官话中的差异
-
2.1.1 反复问句的类型
-
2.1.2 不同类型的反复问句在南北官话中的分布
-
2.1.3 南北官话的交融及其“V-neg-VO”式的扩散
-
2.1.4 小结
-
-
2.2 被动句在南北官话中的差异
-
2.2.1 “被”字被动句
-
2.2.2 “教/叫”字被动句
-
2.2.3 “让”字被动句
-
2.2.4 “给”字被动句
-
2.2.5 现代汉语中并存被动标记的历史层次及其共时差异
-
2.2.6 南北官话被动表达的类型差异
-
2.2.7 小结
-
-
2.3 双及物结构在南北官话中的差异
-
2.3.1 双及物结构的类型
-
2.3.2 双及物结构在南北官话中使用情况
-
2.3.3 小结
-
-
-
第三章 南北官话在语序上的差异
-
3.1 述补结构“VOC”和“VCO”在南北官话中的差异
-
3.1.1 “VOC”和“VCO”在南北官话中的分布
-
3.1.2 “VO不过”的个案研究
-
3.1.3 小结
-
-
3.2 南北官话能性表达式的差异
-
3.2.1 “V得/不CO”类能性表达式
-
3.2.2 “V得/不得”类能性表达式
-
3.2.3 小结
-
-
-
第四章 南北官话在介词上的差异
-
4.1 连——介词“替”在南北官话中的差异
-
4.1.1 连——介词“替”的功能
-
4.1.2 介词“替”在南北官话中的地域差异
-
4.1.3 “替”的功能分化
-
4.1.4 从语义地图模型看“替”的功能
-
4.1.5 小结
-
-
4.2 “和”类连——介词在南北官话中的差异
-
4.2.1 “和”类连——介词的功能
-
4.2.2 “和”类连——介词在南北官话中的使用差异
-
4.2.3 从南北官话的历史层次看现代汉语连——介词的并存
-
4.2.4 小结
-
-
4.3 介词“把”在南北官话中的差异
-
4.3.1 动词“把”的意义
-
4.3.2 “把”的介引功能
-
4.3.3 介词“把”在南北官话中的地域差异
-
4.3.4 小结
-
-
4.4 起点介词在南北官话中的差异
-
4.4.1 起点介词的类型
-
4.4.2 起点介词在南北官话中的差异
-
4.4.3 小结
-
-
-
第五章 语言接触与南北官话特征渗透
-
5.1 南北官话及其区别特征
-
5.1.1 有关“南京官话”的说明
-
5.1.2 南京官话及其形成过程
-
5.1.3 北京官话及其形成过程
-
5.1.4 南北官话区别特征
-
-
5.2 南北官话之间的语言接触
-
5.2.1 南北官话之前的语言接触
-
5.2.2 南北官话之间的语言接触
-
-
5.3 从语言接触看南北官话的特征渗透
-
5.3.1 南北官话特征渗透
-
5.3.2 从语言接触看南北官话特征渗透及扩散
-
5.3.3 南北官话融合的时间段
-
-
5.4 从南北官话历史层次看待现代汉语的来源
-
-
第六章 结语
-
6.1 本书的主要观点
-
6.2 不同时期文献语料的认识
-
6.3 本书存在的不足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6.3.1 本书存在的不足
-
6.3.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
- 参考文献
- 附录1《官话类编》《官话指南》反映的南北官话语法差异
- 附录2 所用文献语料目录
- 后记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