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社团的兴起是近代社会组织方式演变和进化的重要特征,完善社团治理结构是国民政府实现社会控制、重塑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对1925~1937年国民政府社团法制进行分析,有助于解读国民政府通过社团治理推动社会进化和实现社会动员的意图及其成效,管窥中国近代社会治理的发展演进。始自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试图通过社团法规使民众组织化,实现对民众的控制和对社会资源的动员,表达了通过社团来打造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国家实体的强烈愿望。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前言
- 目录
- 绪论
-
第一章 清末民初社团法制的初步发展
-
第一节 清末新政时期社团法制的探索
-
第二节 民国初年社团治理的曲折发展
-
-
第二章 广州政权的“革命化”社团治理模式
-
第一节 社团组织的革命化
-
第二节 社团发展与社团治理的失灵
-
-
第三章 南京国民政府对社团治理的重建
-
第一节 社团治理政策的调整
-
第二节 社团的整理与规范
-
-
第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社团法制体系的形成
-
第一节 党政并行的社团管理机制
-
第二节 党政双轨的社团法制
-
-
第五章 南京国民政府社团法制体系的功能
-
第一节 整合和规范社团组织
-
第二节 深度介入和干预社团事务
-
-
第六章 南京国民政府社团法制体系的特征
-
第一节 社团治理的统制趋向
-
第二节 社团法制的结构性缺陷
-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097/87427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