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聚眾活動(Mass Demonstration)又稱群眾示威運動或群體性事件,無論在先進民主或開發中國家都屢見不鮮。人類社會中為何會形成聚眾活動?政府應如何處理聚眾活動,才能有效維持公共秩序並贏得社會大眾的支持?
作者融合其紮實的公共行政理論學養與豐富的警察實務工作經驗,以獨特的觀點視聚眾活動為一個典型的公共問題,並從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的研究途徑,闡述聚眾活動處理的政策管理,包括聚眾活動處理的政策規劃、政策執行及政策評估等篇章。
本書在理論文獻上,介紹聚眾活動處理的三大典範,包括群眾控制、群眾管理與相互信任等典範;在案例分析上,檢視台灣地區的紅衫軍運動、太陽花學運,中國大陸的廣東省烏坎村事件,以及香港的佔中運動等四個大型聚眾活動的案例;此外,在研究方法上,作者藉由問卷調查、民意調查及深度訪談等方法,比較分析台北市市民和警察人員對聚眾活動處理的看法有何不同,以及社會運動領導者和處理聚眾活動的警察人員的看法有何不同。
本書特色
本書的特色為結合聚眾活動處理的理論與實務,並綜合警察、市民及社運人士的多元觀點,以完整的研究架構與深入的論述分析,有系統地闡述聚眾活動處理的政策管理諸面向,可供學術界、警察實務界及社會人士研讀或參考。
作者融合其紮實的公共行政理論學養與豐富的警察實務工作經驗,以獨特的觀點視聚眾活動為一個典型的公共問題,並從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的研究途徑,闡述聚眾活動處理的政策管理,包括聚眾活動處理的政策規劃、政策執行及政策評估等篇章。
本書在理論文獻上,介紹聚眾活動處理的三大典範,包括群眾控制、群眾管理與相互信任等典範;在案例分析上,檢視台灣地區的紅衫軍運動、太陽花學運,中國大陸的廣東省烏坎村事件,以及香港的佔中運動等四個大型聚眾活動的案例;此外,在研究方法上,作者藉由問卷調查、民意調查及深度訪談等方法,比較分析台北市市民和警察人員對聚眾活動處理的看法有何不同,以及社會運動領導者和處理聚眾活動的警察人員的看法有何不同。
本書特色
本書的特色為結合聚眾活動處理的理論與實務,並綜合警察、市民及社運人士的多元觀點,以完整的研究架構與深入的論述分析,有系統地闡述聚眾活動處理的政策管理諸面向,可供學術界、警察實務界及社會人士研讀或參考。
自中央警察大學畢業後即投入第一線的警察工作,曾任警察分隊長、分駐所長、督察員、股長及分局長等職務。歷經17年在派出所、分局、警察局及內政部警政署等各層級警察機關的服務經驗,並以在職進修方式獲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的碩士和博士學位,亦曾赴美國西北大學交通學院接受警察指揮與參謀班的訓練結業。
現任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學系專任副教授,在警大擔任教學、研究工作已有19年,曾任系主任、研究所所長及總務長等職。
作者的主要學術專長在公共行政、警察學、警察倫理與聚眾活動處理等方面,曾著有《警察學》、《警察行政》、《警察倫理》、《警察績效管理》等書,並積極參與國內外有關公共行政及警政的學術研討活動,發表與評論文章。
作者在教學、研究之餘,曾受聘擔任國家考試高、普考及警察人員特考之典試委員、命題、審題及閱卷委員,國家文官學院薦任公務人員晉升簡任或警監官等訓練「政策規劃、執行與評估」課程講座,以及內政部、內政部警政署及桃園市政府等機關之諮詢或評鑑委員等工作。
- 推薦序/刁建生
- 推薦序/陳國恩
- 自序
-
第壹篇 導論
-
第一章 導論
-
第一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
第二節 研究途徑與架構
-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
第四節 重要名詞界定
-
第五節 本書篇章安排
-
-
-
第貳篇 政策規劃
-
第二章 聚眾活動的問題成因與問題認定
-
第一節 聚眾活動的問題成因
-
第二節 聚眾活動的問題認定
-
第三節 台灣地區聚眾活動的現況與特性
-
-
第三章 聚眾活動處理的情報蒐集與風險評估
-
第一節 聚眾活動處理的情報蒐集
-
第二節 聚眾活動處理的風險評估
-
第三節 聚眾活動的疏處與約制
-
-
第四章 聚眾活動處理的典範、戰略與計畫作為
-
第一節 警察處理聚眾活動的典範
-
第二節 警察處理聚眾活動的戰略
-
第三節 警察處理聚眾活動的計畫作為
-
-
-
第參篇 政策執行
-
第五章 聚眾活動處理的職權法制與作業程序
-
第一節 警察處理聚眾活動的職權法制與執法爭議
-
第二節 警察處理聚眾活動的執法原則與作業程序
-
-
第六章 聚眾活動處理的戰術運用與現場處置
-
第一節 分區、分級負責與區塊部署警力
-
第二節 現場指揮與隊形運用
-
第三節 現場處置與強制執法
-
-
第七章 聚眾活動處理的媒體關係與溝通談判
-
第一節 聚眾活動與媒體的關係
-
第二節 警察處理聚眾活動運用媒體的策略
-
第三節 警察處理聚眾活動的溝通談判
-
-
-
第肆篇 政策評估
-
第八章 聚眾活動處理的善後復原與檢討策進
-
第一節 聚眾活動處理的善後復原
-
第二節 聚眾活動處理的檢討課責
-
第三節 聚眾活動處理的策進未來
-
-
第九章 聚眾活動處理的量化評估
-
第一節 台北市警察人員對聚眾活動處理的看法調查及分析
-
第二節 台北市市民對聚眾活動處理的看法分析
-
第三節 台北市員警和市民對聚眾活動處理看法之差異分析
-
-
第十章 聚眾活動處理的質化評估
-
第一節 聚眾活動處理的質化評估研究設計
-
第二節 聚眾活動處理的問題成因與問題認定
-
第三節 聚眾活動處理的情報蒐集與計畫作為
-
第四節 聚眾活動處理的職權法制與現場處置
-
第五節 聚眾活動處理的檢討與策進
-
-
-
第伍篇 個案分析
-
第十一章 台灣地區聚眾活動處理的個案分析
-
第一節 2006年「百萬人倒扁運動」(紅衫軍運動)
-
第二節 2014年臺灣太陽花學運
-
-
第十二章 中國大陸、香港地區聚眾活動處理的個案分析
-
第一節 2011年廣東省「烏坎村事件」
-
第二節 2014年香港「佔中運動」
-
-
-
第陸篇 結論與政策建議
-
第十三章 結論與政策建議
-
第一節 結論
-
第二節 政策建議
-
-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