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禮記道統觀與政教思想

出版日期
2020/03/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763892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收錄作者十多年來研究《禮記》的相關期刊論文。《禮記》是儒家學派重要經典,涵蓋孔子以後,孔門七十高弟及其後學,共約四百年間的思想,其內容極為豐富深刻,具有至關重大的文化意蘊,然其思想系統卻也析解不易。當代新儒家牟宗三先生在《生命的學問》中指出:「中國德性之學之傳統,即名曰『道統』。」此道統運行於國家社會,即是政教思想;誠如明末清初大儒王船山《禮記章句》所言:「王者之治天下,不外乎政、教之二端。」本書基於此一思維,以《禮記》的道統觀與政教思想,作為開展的主題。
  本書的學術貢獻,在於對《禮記》的思想做一整體性地系統研究,將儒學三大階段的道統觀與政教思想做一有機地呼應連結。屬於原始儒家之思想文化總結的《禮記》,透過宋明新儒家具總結地位之王船山詮釋,以〈大學〉與〈中庸〉二文為體,全書四十九篇為用,可謂體用兼備;再連結到當代新儒家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等人對《禮記》的詮釋,以有關〈中庸〉道德形上學之講論,作為研究《禮記》思想之立論根基;《禮記》的思想價值,可謂全幅開展。涵攝內聖外王之道的整體弘規,從心性之學傳統所構成的道統觀出發,落到政、教層面的實踐,乃至化民成俗;對於儒學思想的詮釋與理解,充分闡發。《禮記道統觀與政教思想》,經由以上整體研究,有其一定的學術價值與貢獻。
  • 推薦序(曾昭旭)
  • 自序
  • 【甲編】
    • 壹 《禮記》思想內涵中「道統」義之省察—以牟宗三先生論道統、學統、政統為主軸
      • 一、前言
      • 二、《禮記》「道統」義之理想層面
      • 三、《禮記》「道統」義之實踐層面
      • 四、《禮記》「道統」義在政治、教育措施之實踐原則
      • 五、結語
    • 貳 《禮記》政治思想之形上原理及其開展
      • 一、前言
      • 二、〈哀公問〉之思想內涵
      • 三、〈孔子閒居〉之思想內涵
      • 四、〈仲尼燕居〉之思想內涵
      • 五、綜說三文政治思想之特質,並與《禮記》及儒學經典互證
      • 六、結語
    • 參 《禮記》教育哲學之總體考察
      • 一、前言:《禮記》內涵特色及本文研究旨趣
      • 二、以性貫情的教育哲學
      • 三、教育制度與教育內容
      • 四、教學方法及考核評量
      • 五、結語
    • 肆 《禮記》化民成俗思想之探究
      • 一、前言
      • 二、制禮之原則方法,以及禮與俗之間的辯證
      • 三、生活禮儀中禮與俗之關聯
      • 四、生命禮儀中禮與俗之關聯
      • 五、禮樂宗教儀式中禮與俗之關聯
      • 六、結語
  • 【乙編】
    • 伍 《禮記》思想系統之探究
      • 一、前言
      • 二、有關《禮記》思想系統之各家說法
      • 三、《禮記》核心篇章為〈中庸〉、〈大學〉、〈禮運〉、〈樂記〉
      • 四、《禮記》注重養成君子人格並踐履於倫常生活
      • 五、結語
    • 陸 《禮記.禮運》的政教文化觀-以人情為核心的考察
      • 一、前言
      • 二、〈禮運〉人情論的思想背景
      • 三、「天道、人情」是掌握〈禮運〉全文的綱領
      • 四、「禮義」並用以治「人情」的宗教祭祀觀
      • 五、結語:本文之回顧與展望
    • 柒 《禮記.王制》政教思想探究
      • 一、前言
      • 二、〈王制〉之思想特色及篇章架構
      • 三、政治制度層面之思想內涵探析
      • 四、教化實施之先期準備:性習相成及分地居民
      • 五、教民之制、選士絀惡二者並行,重視養老以輔孝悌之道
      • 六、記養老恤孤之制及養老致孝之意
      • 七、結語
  • 【丙編】
    • 捌 唐君毅《禮記》詮釋的特色及其價值意義
      • 一、前言
      • 二、拈出《禮記》的「尚情」特色及重視〈禮運〉、〈樂記〉二文之價值
      • 三、推重《禮記》作者能善繼孔孟禮樂之道及回應挑戰的能力
      • 四、對〈禮運〉內容的詮釋
      • 五、對〈樂記〉內容的詮釋
      • 六、結語:唐君毅《禮記》詮釋的價值意義
    • 玖 從王船山「兩端一致論」考察《禮記》教育觀
      • 一、前言
      • 二、兩端一致論之運用
      • 三、政教關係-〈大學〉是體,〈王制〉是用
      • 四、教育理想-〈中庸〉是體,〈孔子閒居〉是用
      • 五、教育內容-〈文王世子〉、〈內則〉以孝悌為本,禮樂為文
      • 六、學習歷程-〈中庸〉言上達,〈大學〉言下學,而〈曲禮〉是下學的實質內容
      • 七、身教為主的人格教育-〈表記〉言修己之道、〈坊記〉言治人之道,二者互為表裏
      • 八、結語
  • 參考文獻
  • 附錄 本書論文刊登於期刊一覽表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