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現代人的生活不僅步調愈來愈快,而且所面臨的問題也愈來愈多。在面對層出不窮的問題時,如果問題沒有得到適當的處理,無形之中就容易產生心理疾病,這也是說明為何愈來愈多的人在熱衷於心靈成長方面的課題。 雖然,有心理諮詢師等專業人員來幫忙解決那些受到心理疾病所苦的人們,然而,為何一定要等到心理問題發生之後,才來想辦法解決呢?難道就沒有辦法可以事先預防嗎?所謂「預防勝於治療」,真正好的醫生是要預防疾病的發生,心理疾病更應該如此。 本書的創新點 一、 本書試圖從超越的視角出發,來預防人們的心理疾病,有別於一般心理學文獻中專注於如何治療心理疾病,此立意具有一定的創新性。 二、 本書試圖從中、西、印三方面的文化維度來探索一種綜合性的心理疾病觀。 三、 本書認為傳統佛教的基本理念與修行方式,不應該只是那些信奉佛教的僧侶或居士們所該奉行的,它也適用於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做人處事,對於防治心理疾病具有正面的幫助。 四、 透過中、西、印三方面的研究發現,「靜心」是一致公認的可以幫助個人建立一個健康思維模式並超越心理痛苦的最佳實踐方式,而實踐又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唯一途徑。
- 版權訊息
- 作者簡介
- 本書的創新點
-
推薦序
-
追溯先賢足跡,探索現代心理健康之路──《心理疾病的預防與案例》序言
-
張掌然
-
一、《心理疾病的預防與案例》的幾個顯著特點:
-
二、對作者的兩點期待
-
- 作者序
-
緒論
-
第一節 問題的緣起
-
第二節 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
-
第三節 心理健康的研究意義
-
案例 1:因心理測驗而抑鬱的大學生
-
-
-
一、西方心理學簡史
-
第一節 古希臘心理學思想
-
一、蘇格拉底
-
二、柏拉圖
-
三、亞里斯多德
-
-
第二節 17~19 世紀英法兩國的主要心理學思想
-
一、培根
-
二、笛卡爾
-
三、休謨
-
-
第三節 17~19 世紀德國的主要心理學思想
-
一、萊布尼茨
-
三、費希納
-
案例 2:你以為你釋懷了,其實並沒有
-
-
-
二、現代西方心理學的心理疾病觀(一)
-
第一節 佛洛伊德的心理疾病觀
-
第二節 榮格的心理疾病觀
-
第三節 阿德勒的心理疾病觀
-
案例 3:一個老夢到被喪屍追趕的男人
-
-
-
三、現代西方心理學的心理疾病觀(二)
-
第一節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心理疾病觀
-
第二節 基於認知療法的心理疾病觀
-
第三節 積極心理學的心理疾病觀
-
一、積極的情緒(positive emotion)
-
二、積極的認知(positive cognition)
-
三、積極的人格特質(positive personality)
-
四、積極的情感(positive feeling)
-
-
第四節 基於敘事療法的心理疾病觀
-
案例 4:我是被舍友孤立的人嗎?
-
-
-
四、中國傳統文化的心理疾病觀
-
第一節 中醫的心理疾病觀
-
一、心理情緒與人體的關係
-
二、心理情緒對人體的影響
-
三、中醫的預防保健哲學
-
-
第二節 老莊哲學的心理疾病觀
-
一、老子的心理疾病觀
-
二、莊子的心理疾病觀
-
-
第三節 孔孟哲學的心理疾病觀
-
一、孔子的心理疾病觀
-
二、孟子的心理疾病觀
-
案例 5:愛美的民族姑娘
-
-
-
五、佛教的心理疾病觀
-
第一節 佛陀的心理疾病觀
-
案例 6:女孩真的能為愛獻出一切嗎?
-
-
-
六、探索一種綜合性的心理疾病觀
-
第一節 生活事件與問題的關係
-
第二節 問題與心理問題的關係
-
第三節 心理問題與心理疾病的關係
-
第四節 中、西、印的綜合心理疾病觀
-
第五節 早期預防的心理疾病觀
-
一、童年時期
-
二、青年時期
-
三、成年時期
-
案例 7:一位愛在廁所學習的女孩
-
-
- 參考文獻
- 後記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