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1945破曉時刻的台灣:八月十五日後激動的一百天
本書所處理的,是一段台灣史上一直處於空白的時期;它就是從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到翌(一九四六)年一月,一百多天的歷史。這段歷史是台灣的戰前與戰後的交接時期,也是所謂台灣戰後的起點。短短的一百多天,卻是最複雜、最激動,且充滿豐富內容、富有多元啟發性的一段時期。然而,除了十月廿五日的光復節之外(現在連光復節也被取消了),我們一無所知;不但一無所知,甚至還被扭曲了,因為八月十五日已被「終戰」所取代。
八‧一五後一百多天的歷史主調,就是台灣民眾高昂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識。被日本殖民統治壓抑了五十年的民族情感,隨著日本投降而爆發出來;在八‧一五後的數週,先是歡欣中有不安和謹慎(因日人、日警還在),進入了九月,隨著日本投降的局勢已明朗,不安消失了,光復意識完全顯露並漸高揚;到了十月,行政長官公署成立,舉行了慶祝台灣光復大會,熱烈的民族情感達到了最高潮,是台灣現代史上難再復現的一刻。之後,隨著公署在接管、接收工作中產生的問題,以及米價物價騰漲,和人事任用的問題、省籍摩擦問題浮現,批評和失望之情開始出現。到了一九四六年一月,台灣戰後初期的歷史主調開始轉到「民主」問題上去了,開始與大陸上海等地戰後的時代問題有相同的內容。
這期間,從政治、經濟到歷史、文化,全面的進行了「去殖民化」和「祖國化」。這是八‧一五後一百多天歷史的重要內涵,也是其未完全達成的時代任務。當然,其原動力主要來自高昂的民族情感。
八‧一五後一百多天的歷史主調,就是台灣民眾高昂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識。被日本殖民統治壓抑了五十年的民族情感,隨著日本投降而爆發出來;在八‧一五後的數週,先是歡欣中有不安和謹慎(因日人、日警還在),進入了九月,隨著日本投降的局勢已明朗,不安消失了,光復意識完全顯露並漸高揚;到了十月,行政長官公署成立,舉行了慶祝台灣光復大會,熱烈的民族情感達到了最高潮,是台灣現代史上難再復現的一刻。之後,隨著公署在接管、接收工作中產生的問題,以及米價物價騰漲,和人事任用的問題、省籍摩擦問題浮現,批評和失望之情開始出現。到了一九四六年一月,台灣戰後初期的歷史主調開始轉到「民主」問題上去了,開始與大陸上海等地戰後的時代問題有相同的內容。
這期間,從政治、經濟到歷史、文化,全面的進行了「去殖民化」和「祖國化」。這是八‧一五後一百多天歷史的重要內涵,也是其未完全達成的時代任務。當然,其原動力主要來自高昂的民族情感。
- 序章
-
第一章 惡夜的盡頭
-
第一節 歐戰結束,日本四面楚歌
-
第二節 高唱「本土決戰」與暗中乞降
-
第三節 波茨坦宣言與日本投降
-
第四節 從日本的「南方玄關」到「海上孤島」的台灣
-
第五節 「要塞化」的台灣
-
-
第二章 八月十五日──破曉時刻的明與暗
-
第一節 八月十五日的日本—拒降叛軍及混亂與再生
-
第二節 中國的八月十五日—天亮了!我們勝利了!
-
第三節 台灣的八月十五日—陷入兩極的內心世界
-
第四節 台灣作家的八月十五日—歡喜中的不安
-
第五節 在台日人的八月十五日—驚愕與抗拒
-
第六節 台灣皇民化階層的自治(獨立)動向
-
第七節 台灣自治(獨立)事件的虛與實
-
-
第三章 昂揚的光復意識
-
第一節 密蘇里艦上的受降—舊時代落幕新時代誕生的日子
-
第二節 南京受降典禮—五十年悲劇歷史的落幕
-
第三節 祖國未忘省民?—台灣士紳參列南京受降典禮之謎
-
第四節 光復意識的昂揚
-
第五節 敗戰國民的複雜心情
-
第六節 日本對中國的謝罪與懺悔
-
-
第四章 新生台灣的胎動
-
第一節 祖國的腳步聲
-
第二節 比國府更早來到的美軍
-
第三節 新生台灣的氣息
-
第四節 三民主義青年團—政治黎明的象徵
-
第五節 從工農、學生到士紳的幾個社會團體
-
-
第五章 亢奮的十月
-
第一節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設立
-
第二節 「前進指揮所」到來
-
第三節 五十年來的第一次「國慶」
-
第四節 歡迎國軍抵台與陳儀蒞台
-
第五節 受降典禮與慶祝光復—最激動的一日
-
-
第六章 百花齊放的時刻
-
第一節 如雨後春筍的社會團體
-
第二節 百花齊放的報刊雜誌
-
第三節 台灣歷史、文化的「復原運動」—歷史的光復
-
第四節 奪還我們的語言—語言的光復
-
第五節 學習國語的熱潮
-
第六節 追悼台灣革命烈士
-
-
第七章 罪與罰—「日僑」「日俘」的遣返與接收
-
第一節 矛盾且複雜的「日僑」
-
第二節 罪與罰
-
第三節 「日僑」的遣返
-
第四節 「日俘」的遣返
-
第五節 行政接管與軍事接收
-
第六節 日資日產的接收與處理
-
-
第八章 失望與批判的開始
-
第一節 對「泛濫的日銀券」的鬥爭
-
第二節 米價暴漲問題
-
第三節 漢奸總檢舉
-
第四節 「御用士紳」問題與「省籍隔閡」問題
-
第五節 「失望」的開始—任用人材問題
-
- 大事紀(一九四五年二月—一九四六年一月)
-
附錄
-
一、蔣委員長與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在開羅聯合發表對日作戰之目的與決心之公報(開羅宣言)
-
二、波茨坦宣言
-
三、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宣言建議書
-
四、關於接受波茨坦宣言日本政府對四強之通知
-
五、降書(日本對盟國之降書)
-
六、降書(日本對中國之降書)
-
七、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中正下達岡村寧次第一號命令
-
八、中國戰區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備忘錄
-
九、行政長官致日方代表第一號命令
-
十、受降典禮後行政長官陳儀廣播詞
-
十一、臺灣接管計劃綱要
-
十二、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組織大綱
-
十三、十月二十四日陳儀抵台後機場致辭
-
十四、祖國軍來了
-
十五、祝詞
-
- 主要參考文獻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