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1949年5月29日,新华社发表社论《祝上海解放》,称上海是“近代中国的光明的摇篮”。上海何以成为“光明的摇篮”?本书以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为坚实底色,全面深度解析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的历史必然性。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系统、工人阶级与先进知识分子的社会基础、发达的水陆交通系统、便捷的邮政通讯系统、可供依托的社会组织系统、可资利用的租界安全缝隙六大因素相互支撑,构成上海的独特性。本书视角新颖、史料扎实、图文并茂、文笔生动,是一本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的通俗读物。
- 封面页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引言 上海,光明的摇篮
- 目录
-
第一章 中国特大城市与工人阶级大本营
-
一、上海,中国特大城市
-
二、全国多功能经济中心
-
三、上海工人阶级特点
-
-
第二章 庞大的交通与邮政电信网络
-
一、水路交通优越
-
二、陆路交通便捷
-
三、市内交通发达
-
四、邮电网络完备
-
-
第三章 政治缝隙与自觉利用
-
一、租界设立与沿革
-
二、“国中之国”形成
-
三、畸形的安全“孤岛”
-
四、自觉利用管理缝隙
-
-
第四章 移民社会与群英荟萃
-
一、高度异质的陌生人社会
-
二、同乡网络的有效利用
-
三、华洋混处与复杂的国际联系
-
-
第五章 新文化运动基地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盛况
-
一、新型文化人集聚
-
二、陈独秀与上海
-
三、《新青年》吹响号角
-
四、马克思主义传播盛况
-
-
第六章 为什么是法租界?
-
一、法租界独特之处
-
二、环龙路44号
-
三、精英聚集区
-
-
第七章 从这里诞生
-
一、共产国际高度重视上海
-
二、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
-
三、中共一大召开
-
四、毛泽东与陈独秀晤谈的历史意义
-
- 结语
- 附录 1919—1922年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书目
- 后记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