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激盪即無礙:佛教與儒道思想的互動
作者
:
出版日期
:
2020/09/01
閱讀格式
:
PDF
ISBN
:
9789620447075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中國的文化內容豐富,儒家與道家是當中的主要元素;佛教雖為外來宗教,但來華既近二千年,早已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佛、儒、道三者在中國歷史上大致能和平共處,然而這和平不是一蹴即就,而是在經過長久對話後產生的結果。
人類文明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同文化的衝突開始,隨着各種文化的長時間溝通,其才逐漸走上並存的道路,換言之,「衝突」與「和諧」的關係實非常密切。佛教思想帶來的震撼,曾為其與儒、道的關係帶來緊張,是為「激盪」;但從歷史的眼光而言,這一種思想間的激盪最終卻使佛教和儒、道兩者得以並行不悖,即為「無礙」。思想間的激盪不是破壞和諧的壞事;反之,衝突的出現往往意味無礙的開始。
但經過長年的共融,三教的分界漸漸變得模糊,到了近代,他們都以重新確立各自的特色和身份為首要任務;同時為了回應西方文化對中國傳統的挑戰,更儼然從競爭對手變成了命運共同體。佛、儒、道如何豐富和改善自身的立論,朝着一真正和諧的方向發展,並在世界思潮中繼續佔一席位,是三教人士今後須繼續努力的目標。
人類文明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同文化的衝突開始,隨着各種文化的長時間溝通,其才逐漸走上並存的道路,換言之,「衝突」與「和諧」的關係實非常密切。佛教思想帶來的震撼,曾為其與儒、道的關係帶來緊張,是為「激盪」;但從歷史的眼光而言,這一種思想間的激盪最終卻使佛教和儒、道兩者得以並行不悖,即為「無礙」。思想間的激盪不是破壞和諧的壞事;反之,衝突的出現往往意味無礙的開始。
但經過長年的共融,三教的分界漸漸變得模糊,到了近代,他們都以重新確立各自的特色和身份為首要任務;同時為了回應西方文化對中國傳統的挑戰,更儼然從競爭對手變成了命運共同體。佛、儒、道如何豐富和改善自身的立論,朝着一真正和諧的方向發展,並在世界思潮中繼續佔一席位,是三教人士今後須繼續努力的目標。
- 序言
- 自序
-
第一章 導論
-
第一節:釋題
-
第二節:本題的價值
-
第三節:本書的性質
-
第四節:研究的方法
-
第五節:本書的結構
-
-
第二章 佛教的來華
-
第一節:內因——傳統思想的衰落
-
第二節:外緣——交流路線的開通
-
第三節:小結
-
-
第三章 佛教與道家
-
第一節:「道家」釋義
-
第二節:佛教對道教的刺激
-
第三節:道家對佛教的接引
-
第四節:小結
-
-
第四章 佛教與儒家
-
第一節:「儒家」的定義
-
第二節:詮釋學的啟示
-
第三節:儒家對佛教的約軌
-
第四節:佛教對儒家的調節
-
第五節:佛、儒關係再析
-
第六節:小結
-
-
第五章 三教的合流
-
第一節:激盪以外的道路
-
第二節:合流的濫觴
-
第三節:合流的成形
-
第四節:合流的結果
-
第五節:合流的評價
-
第六節:小結
-
-
第六章 返本與開新
-
第一節:時代的挑戰
-
第二節:返本
-
第三節:近代儒佛之爭
-
第四節:開新
-
第五節:道家的缺席
-
第六節:小結
-
-
第七章 餘論
-
第一節:回顧
-
第二節:展望
-
第三節:啟示
-
- 跋語
- 參考文獻
- 索引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