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在二十一世紀的資訊社會,不同地域的文化邊界互相影響、互相重疊,令世界以驚人的速度變貌,當中包括我們的飲食傳統。
中華大地幅員遼闊,各具特色的飲食文化,通過不同時代遷來香港的移民帶來這個小城市;加上國際化進程引入大量外國元素融會其中,香港的飲食文化,其實是世界飲食史的大集結。
我們往往吃得理所當然、漫不經心,從沒有思索過它們的根源;那些菜式到底經過甚麼樣的曲折,才變成今日的樣子?那種進食的習慣,到底出自哪個地方、甚麼傳統?
吃飯除了用嘴巴,也應該用心;只用嘴巴吃雖然也能嚐到美味,但用心吃,卻能多嚐到趣味。
中華大地幅員遼闊,各具特色的飲食文化,通過不同時代遷來香港的移民帶來這個小城市;加上國際化進程引入大量外國元素融會其中,香港的飲食文化,其實是世界飲食史的大集結。
我們往往吃得理所當然、漫不經心,從沒有思索過它們的根源;那些菜式到底經過甚麼樣的曲折,才變成今日的樣子?那種進食的習慣,到底出自哪個地方、甚麼傳統?
吃飯除了用嘴巴,也應該用心;只用嘴巴吃雖然也能嚐到美味,但用心吃,卻能多嚐到趣味。
- 封面頁
- 書名頁
- 版權頁
- 作者簡介
- 序 不如重新由學懂拿筷子開始
-
中餐知多少
-
餃不清 餃子VS餛飩
-
虛榮雲吞 全蝦不代表了不起
-
餛飩本無麵 上海的正宗食法
-
魚蛋粉的血與淚 傳統粉麵的沒落
-
不甜之甜 甜品的本質
-
大吉利是 壽桃VS壽包
-
焦不是香 豆漿的真正味道
-
鹹豆漿與同性戀 因誤解而來的恐懼
-
水乳沒交融 奶白魚湯的真相
-
失蹤的筍尖 被嫌棄的傳統蝦餃
-
Yum cha陽錯 上「茶」樓的原本目的
-
喫包的流言 神秘的餡料
-
從來一翅都沒有 魚翅的文化符號
-
不知所醋 舌頭的味覺記憶
-
交叉感染 XO醬名稱之謎
-
掛爐說 原來不是掛起來
-
-
吃東吃西
-
High tea不high 是高不是高貴
-
豆豆的神奇之旅 咖啡與歷史和宗教的淵源
-
不只是景致艷雅 被冷落的南洋美食
-
天涯若比鄰 與哥倫比亞碟頭飯的距離
-
錯愛山葵 那點綠其實不嗆
-
假蟹真造 那只是商品的名字
-
茄汁二三事 英文名拼音之謎
-
薯條的情人們 速食文化以外的選擇
-
中國食、中國音 還它們一個英文正名
-
鮮味與旨味 外語名詞比較潮?
-
醍醐難灌頂 乳食文化在世界
-
赤的疑惑 你要幾成熟?
-
雞無鴿血 生熟食的執著
-
-
食的心態
-
觀自助 自助餐看獸性
-
食粹知味 網絡食評之禍
-
飲食霸權 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
味爭 相機先吃
-
香積素齋 無肉革命面面觀
-
不敬而酒 杯中物的道德
-
膳莫大焉 吃的教育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