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告別犬儒》一書分析了香港自由主義的危機,以及在危機中興起的民粹政治和犬儒文化。如今兩年後回頭看,香港的文化政治經濟,仍然散發着濃烈的民粹及犬儒味,只是換上了「現實政治」或「務實論」等新裝,同時配合着表面反對「現實政治」、但骨子裏卻仍然是充滿着民粹犬儒味的「(泛) 道德主義」—— 除了反映於特首選舉中對「比白紙更白」的「誠信」或「君子」/「淑女」的追求外,也同時見於「反外傭」、「反雙非」中以保衛「本土」的「核心價值」為名而實質追逐議席權位的政治力量。香港近兩年的發展和危機說明,僅僅提出希望政治,似乎仍未能觸動犬儒主體的核心問題,也就難以在犬儒文化氾濫的時代,重建有意認真及積極參與公共政治和事務的主體。
本書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政治篇:為了弄虛的『務實』」探討政府以「務實」為名的犬儒表現;第二部分「經濟篇:語言才是基本因素」和第三部分「文化篇:由虛幻建構的現實生活」分別從經濟和文化生活說明犬儒文化的影響,同時強調作為呈現系統或象徵秩序的語言的重要性和建構現實的能力;第四部分「社運篇:『激進』原是認真」則 嘗試檢討本土社會/政治運動的貢獻與局限,希望從中能找到有效地針對並超越民粹犬儒的啓示。
本書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政治篇:為了弄虛的『務實』」探討政府以「務實」為名的犬儒表現;第二部分「經濟篇:語言才是基本因素」和第三部分「文化篇:由虛幻建構的現實生活」分別從經濟和文化生活說明犬儒文化的影響,同時強調作為呈現系統或象徵秩序的語言的重要性和建構現實的能力;第四部分「社運篇:『激進』原是認真」則 嘗試檢討本土社會/政治運動的貢獻與局限,希望從中能找到有效地針對並超越民粹犬儒的啓示。
許寶強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通識教育學士後文憑課程主任。著有《資本主義不是什麼》、《富裕中的貧乏──香港文化經濟評論》、《告別懶人常識》、《告別犬儒》;合編「社會/文化譯叢」共六本;學術論文散見《台灣社會研究》、Cultural Studies Review、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 等學報。研究興趣包括文化經濟學 (cultural economy) 、教育與文化研究、社區經濟、發展研究、資本主義和市場歷史。
- 前言:現實政治的虛妄
-
I 政治篇 為了弄虛的「務實」
-
施政報告的事實與意見
-
實而不華標籤 華而不實官話
-
兒戲預算案 玩假政務官
-
短視的時間 無效的務實
-
當危機遇上弄虛的「務實」
-
政改論述如何教壞細路
-
-
II 經濟篇 語言才是基本因素
-
對最低工資評論的評論
-
後金融海嘯的重建與廣深港高鐵
-
經濟衰退下的民主建設
-
金融海嘯沒有捲走的又是甚麼?
-
語言才是經濟的基本因素
-
金融海嘯下批判和反思的空間
-
從華爾街佔領到佔領華爾街
-
-
III 文化篇 由虛幻建構的現實生活
-
恐慌的文化與秩序的渴求
-
「認真」調查結果 馬虎禁毒措施
-
為何我們如此不了解香港的歷史?
-
目中無人的市場需要
-
當我們在談援交時,在談些甚麼?
-
革命與妥協
-
威瑪之後的文化與香港的通識教育
-
-
IV 社運篇 激進原是認真
-
鐵票抹黑、地區工作與主流民意
-
如何理解香港的政治危機?
-
如今,民主程序和選擇守則還重要嗎?
-
議會難言理性 激進原是認真
-
超越世代 重溫歷史
-
為甚麼需要政治行動和公共爭議?
-
- 後語:為甚麼總是做不好份工?
- 參考書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