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中港新感覺:發展夢裡的情感政治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85578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以2000年初至2015年的時間跨度,
從文化政治與感覺結構的分析框架,
探討新的中港台發展敘事如何在都會空間中生成,
尤其關注此一過程對於新興社會主體的形塑。

《中港新感覺:發展夢裡的情感政治》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聚焦中國,在「中國崛起」以及此後「中國夢」的論述脈絡之下,探究發展的大敘事孕育了怎樣的感覺結構,又再生產了何種文化想像與社會新主體。第二部分以香港為主軸,聚焦中港矛盾與港台連結現象,試圖論證香港如何回應如北進或區域整合這類主流發展論述,同時分析香港近年出現的新城市發展連結與主體性的建構方式。新的發展敘事是以本土爲訴求、反中爲內在結構、情感政治爲依託;在此情感結構下,台灣成為香港重要的參照與連結的新對象。透過分析文化文本與論述,本書試圖建構跨地域視野的可能性,亦即打開封閉在國族或本土中的局限與盲點。


名人推薦
王德威(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講座教授):
在全球化時代,中港台關係不再局限於認同與否的簡單選項,而是深刻嵌入地緣經濟、政治競合、歷史因緣和不斷變動的感覺結構中。這些關係所引發的情感流動與敘事,從希望到恐懼,憎恨到狂熱,小確幸到大國崛起,無一不左右我們的存在與未來。本書是第一本從情感政治的角度,提出理解當代中國與華語世界的專書。

廖咸浩(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臺灣大學外國語文系特聘教授):
本書探索中港台三地在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主導下,因歷史與地緣而各自形成的發展之夢及其時依時違、愛恨交雜。本書雖了然於情感結構的易結難解,但同時亦能拔高緯度,開拓出當下台灣最缺乏的整合性視野,因而能不落陳言俗套,在國族情緒的圍困中,尋得更開闊的論述風景。

彭麗君(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及系主任):
在愈趨繃緊的政治關係下,歸根究底,中港台的互動畢竟還是在一個一個活生生的人之間展開。作者在這本無論是理論基礎或細節描寫都非常出色的著作中娓娓道來,構成我們這個時代的内容,不是簡單的敵我權力關係,而是深嵌在社會的個人夢想與複雜情感,以及由這些個人所組成的糾纏關係及其質感。
  • 封面
  • 書名頁
  • 致謝辭
  • 導論 中港的發展敘事、「文化感覺」與地緣政治
    • 一、發展敘事
    • 二、研究方法與概念
    • 三、章節概述
    • 註釋
  • 第一章 中國南方「新流動女性」——女性發達史敘事與珠江三角洲的發展想像
    • 一、女性企業家張茵的成功模式與珠三角區域發展
    • 二、女職員變鳳凰:《杜拉拉升職記》與廣州的世界城市化
    • 三、結論
    • 註釋
  • 第二章 從「小城青年」到「新上海人」——《小時代》與大都會「新中產」之自我想像
    • 一、「小城」:「鄉土中國」與「城市中國」
    • 二、「小城青年」的身分認同:由「故鄉」到「都會」
    • 三、郭敬明:大都會想像與「外省人」敘事
    • 四、文學上海:《小時代》的「上海性」悖論
    • 五、「新上海人」的《小時代》:「貴族」與中產的辯證
    • 六、結論:小城青年、中產階級與都會神話
    • 註釋
  • 第三章 「富二代」與「父親之名」——重構「後社會主義」中國的城市與階級敘事
    • 一、「後社會主義」駁雜的電影圖景
    • 二、從「後社會主義」到「中國建構的資本主義」
    • 三、後社會主義新階段的地方與世界感覺:富二代作為敘事符號
    • 四、《老炮兒》:藉外省「官/富二代」重構老北京「江湖」
    • 五、《山河故人》:無父無母的國際化之子
    • 六、結論
    • 註釋
  • 第四章 想像跨界社群——晚近香港電影中的中國移動女性
    • 一、從蛇蠍美人到靈魂救贖者:「北姑」的轉變
    • 二、從妓女到母親:在城市中重新想像移民
    • 三、人人都愛「杜拉拉」?專業白領成為新的慾望客體
    • 四、結論
    • 註釋
  • 第五章 「襟兄弟」與「自己友」——從親密性談《低俗喜劇》的本土主義與中港合拍片想像
    • 一、前言:後CEPA時期的合拍片與流行文化的地緣政治
    • 二、親密性/低俗/本土
    • 三、親密他者:定義香港本土身分之中國想像
    • 四、斷片:香港面對合拍片的兩難?
    • 五、宣傳行銷與謝票活動:《低俗喜劇》戲外的(extradiegetic)親密經濟與本土主義
    • 六、結論
    • 註釋
  • 第六章 出生公民權的文化政治——內地孕婦與女性主義的人道敘事
    • 一、女性主義地緣政治的批判取徑
    • 二、香港出生公民權的脈絡
    • 三、內地孕婦:非符合資格人士與生育觀光消費者
    • 四、看見單非孕婦/港人內地配偶
    • 五、提升能見度及其挑戰
    • 六、結論
    • 註釋
  • 第七章 為愛走他方——晚近香港「哈台」敘事中情感的地緣政治
    • 一、從冷戰到回歸:近代台港關係歷史
    • 二、台灣是個好地方?生活方式型移民的選擇與他者化的集體地緣想像
    • 三、愛台、愛港與反中:「小確幸」與情感政治
    • 四、化「無用」為「有用」:「小確幸」與新企業人主體
    • 五、結論
    • 註釋
  • 結論 告別「大中華」?——建構跨地域視野的可能性
    • 註釋
  • 中文書目
  • 英文書目
  • 版權頁
  • 封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