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香港獨立電影圖景:訪問評論集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8142335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以往,我們多以實驗和另類電影去描述非主流的電影製作,在1997年主權移交左右,「獨立電影」這個用語逐漸被廣泛接。雖然這用語經常在電影論述和電影節節目中出現,但它的意義和發展在香港的討論並不多見。

本書嘗試採取綜合方向分析香港獨立電影:結合學術批判的評論和個別導演深度的訪談。我們相信學術研究與創作者的聲音二者同樣重要,在研究中需要平衡二者,尤其是在獨立電影這個範疇中,因為在這個界別製作者在製作過程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本書看重製作者第一身的說法,於是我們訪問了許雅舒、鍾德勝、游靜、盧鎮業、麥婉欣、崔允信、曾翠珊、黃修平和卓翔九位不同性別與年紀的獨立導演,看他們如何看待自己的電影,如何看待自己在商業-獨立這個光譜中的位置,並如何思考「獨立」和「獨立電影」。

此外,本書亦突顯了藝術創作者與學術研究者有機的結合,重視創作的聲音之餘,也著重研究者的分析和理論化。我們按導演的作品主題,把他們分別放在「酷兒景觀」、「城.邦之間」和「殘酷.青春」三個部分之中。我們相信學者與電影創作世界的交流,能為香港獨立電影圖景提供更為結實的研究成果。
  • 前言:香港獨立電影生態初探
  • 第一部分:酷兒景觀
    • 許雅舒訪問《哭喪女》︰仿如一場自我修行 文/譚以諾
    • 鍾德勝訪問飈離編碼的欲望──《愛到盡》 文/譚以諾
    • 游靜訪問《好郁》的流動性/別 文/李佩然
  • 第二部分:城.邦之間
    • 盧鎮業訪問《那年春夏.之後》──手持錄像機的社會運動參與者 文/吳國坤
    • 麥婉欣訪問錯開中產意識形態──《蝴蝶》的「政治」願境 文/譚以諾
    • 崔允信訪問《三條窄路》:全球化下的欲望之都及公民救贖 文/吳國坤
    • 曾翠珊訪問《河上變村》的變與不變 文/李佩然
  • 第三部分:殘酷.青春
    • 黃修平訪問《狂舞派》的非主流電影方程式 文/李佩然
    • 卓翔訪問《乾旦路》──踽踽獨行,傳承本土藝術之路 文/吳國坤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