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在這些以單一族裔身分為常規,
異族通婚被投以猜疑甚至敵意的社會裡,
跨國、跨種族家庭要如何協商其身分認同?
當今新的「雙族裔」時尚蔚為風潮,「歐亞混血」成為跨國資本主義體制的典範。混種主體的形象發揮隱喻作用,象徵全球化時代各種文化、語言和資本之間的交流日盛。然而回溯至一百多年前的時空,卻非如此。
十九世紀後半,貿易、帝國擴張、傳教運動、全球勞工遷徙和海外留學,使中國與西方的接觸空前密切。縱橫交錯的跨國移動引發各種跨文化邂逅,從而產生跨種族家庭,然而這些家庭的故事多不見於世。在那段跨種族婚姻是禁忌,「歐亞混血」甚至為貶抑之詞的時期,他們如何掙扎著自我認同?
本書闡述眾多這樣的歷程,以檢視在更早的全球化年代,各種關於種族與文化混融的觀念。這些觀念可分兩類:認為種族融合有害,衍生出雜種退化與畸變;相對地,認為異種交配符合優生學的想法,則衍生出雜種優勢和種族改良。
異族通婚被投以猜疑甚至敵意的社會裡,
跨國、跨種族家庭要如何協商其身分認同?
當今新的「雙族裔」時尚蔚為風潮,「歐亞混血」成為跨國資本主義體制的典範。混種主體的形象發揮隱喻作用,象徵全球化時代各種文化、語言和資本之間的交流日盛。然而回溯至一百多年前的時空,卻非如此。
十九世紀後半,貿易、帝國擴張、傳教運動、全球勞工遷徙和海外留學,使中國與西方的接觸空前密切。縱橫交錯的跨國移動引發各種跨文化邂逅,從而產生跨種族家庭,然而這些家庭的故事多不見於世。在那段跨種族婚姻是禁忌,「歐亞混血」甚至為貶抑之詞的時期,他們如何掙扎著自我認同?
本書闡述眾多這樣的歷程,以檢視在更早的全球化年代,各種關於種族與文化混融的觀念。這些觀念可分兩類:認為種族融合有害,衍生出雜種退化與畸變;相對地,認為異種交配符合優生學的想法,則衍生出雜種優勢和種族改良。
- 冼 序/冼玉儀
- 導 讀/汪宏倫
- 序 曲
-
導 論
-
不見史載:中國、香港和美國的歐亞雙族裔人
-
「悲慘的雜種」之外:偏見與特權
-
研究「混種」
-
跨文化脈絡中的「混種」
-
遊走在中國研究與美籍華裔研究之間
-
「身為華人」備受爭議的意義
-
本書結構
-
-
第一部 論辯通婚
-
第一章 楔子
-
第一章 廣東滿大人娶康乃狄克洋基女
-
排華之前
-
十九世紀美國的異族通婚與華人問題
-
結盟、同化,還是叛國?中國對異族通婚的論述
-
通婚作為結盟:讓洋人為中國效命
-
「國際婚姻」的新時尚:恐懼與渴望
-
通婚與「忘國」
-
種族交融作為外國滲透
-
通婚作為國際關係
-
-
第二章 楔子
-
第二章 梅.沃特金斯成為「真正的中國妻子」
-
新世紀的異族通婚:社會與法律改變
-
婚姻放逐與歸化
-
女人在家〔鄉〕的地位
-
婚姻移民與文化嫁接
-
-
-
第二部 論辯混種
-
第三章 楔子
-
第三章 「無法解決的問題」
-
被視為問題的歐亞雙族裔人
-
「天生的罪犯」:雜婚與先天性退化
-
「人類雜交種」:西方種族理論中的種族融合
-
兩個世界的最糟部分:雜交種的雙重性
-
「一窩雜種新雛」:美國的種族形塑者
-
墮落卻美麗?雜種優勢與愛憎交織的張力
-
-
第四章 楔子
-
第四章 「對雙方有利」
-
引進西方種族理論
-
發明「漢」種:種族純粹性與清洗民族
-
為混雜性建立理論
-
歐亞雙族裔人:臻至完善的未來種族
-
注入白人性以強化黃種
-
合種以保種
-
歐亞雙族裔人作為「跨種族問題」的解方
-
「美的社會」中的歐亞雙族裔人
-
作為東、西方理想組合之歐亞雙族裔人
-
-
第五章 楔子
-
第五章 翻轉社會學鏡頭
-
一位在芝加哥的中國學生:吳景超將離散華人放上雜婚地圖
-
邊緣人:雜交病理說的新模型
-
回歸中國:把美國社會學帶給中國讀者
-
一個在上海的美國學生:赫伯特.拉姆森將中國放上雜婚地圖
-
反轉鏡頭,反轉性別方程式
-
上海的歐亞雙族裔人:「他處處模仿父親」
-
種族中介與通譯:雜種卓異論
-
結論:再論雙族裔指標
-
-
-
第三部 宣示認同
-
第六章 楔子
-
第六章 「奇特的神色」
-
種族界線問題重探
-
跨立在種族界線上:計算「混種」
-
喬治.華盛頓.阿波:被塑成的罪犯,並非天生
-
愛迪思.伊頓:在西方文學種下一些歐亞雙族裔人的想法
-
歐亞雙族裔人的雙重意識:種族審查與「洩底的標記」
-
冒充的誘惑
-
「我就站在這裡」
-
「以華人的身分為世所知」
-
-
第七章 楔子
-
第七章 看起來不像華人
-
國籍、種族類別與社會身分認同
-
宣稱華人性
-
結論:將「血」放回「混血」中
-
-
第八章 楔子
-
第八章 「在我們當中,姓陳的和姓史密斯的之間並無鴻溝」
-
洪氏家族:歐亞雙族裔人的向上流動及其「玻璃天花板」
-
洪耀芝的創會演說:歐亞雙族裔人團結宣言
-
歐亞雙族裔人姓名之謎
-
權利與責任:歐亞雙族裔人與香港社會組織
-
社群認同之形成
-
族裔轉移
-
同仁會的創立與功能
-
劃定社群界線
-
-
- 尾 聲
-
後 記
-
優生學重探:種族純粹性與雜種優勢
-
再論文化混雜:同化作為雙向道
-
- 參考書目
- 索 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86350/3972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