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預約2020慈悲年
慈悲,是感受自己與萬物相互依存,
慈悲,是完全地涉入和奉獻。
透過觀察與練習,我們將找回最溫暖的那一念心。
為了見到遍佈世界各國的弟子,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鄔金欽列多傑從西藏出走至印度,
再從印度前往西方國家弘法利生。
2017至2018年間,他走訪加拿大、美國與英國各地弘法。
《法王說慈悲》十五篇文章,精選法王於加拿大、美國與英國的主要演說。
內容闡述慈悲心的生起與修煉的心態與方法。
這些內容的集結,完整呈現出圓滿的佛法修持所必備的一切要素―—從整個修行道的總覽,到面對煩惱和修心各個層面的細微指導。
藉由此書,我們得以跟隨噶瑪巴走上慈悲之道⋯⋯
慈悲,是感受自己與萬物相互依存,
慈悲,是完全地涉入和奉獻。
透過觀察與練習,我們將找回最溫暖的那一念心。
為了見到遍佈世界各國的弟子,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鄔金欽列多傑從西藏出走至印度,
再從印度前往西方國家弘法利生。
2017至2018年間,他走訪加拿大、美國與英國各地弘法。
《法王說慈悲》十五篇文章,精選法王於加拿大、美國與英國的主要演說。
內容闡述慈悲心的生起與修煉的心態與方法。
這些內容的集結,完整呈現出圓滿的佛法修持所必備的一切要素―—從整個修行道的總覽,到面對煩惱和修心各個層面的細微指導。
藉由此書,我們得以跟隨噶瑪巴走上慈悲之道⋯⋯
- 〈作者序〉欣喜走過第十六世法王的弘法之路
- 〈英文版編譯序〉看見深藏的珠璣
-
第一章 開展本具的慈悲
-
和平的起點:慈悲
-
慈悲的鍛鍊
-
-
第二章 慈悲不只是一種感覺
-
創造慈悲的氛圍
-
修持慈悲,成為慈悲
-
慈悲不只是一種感覺
-
-
第三章 慈悲不止於同情
-
「真實語」的力量
-
你就是觀音菩薩
-
安住在平等定中
-
慈悲,心口如一
-
慈悲是烈焰
-
-
第四章 慈悲的力量
-
想要離苦得樂,要從止惡行善下手
-
做個慈悲利他的人,才是實修觀音法門
-
前行:皈依和發心
-
正行:觀想本尊
-
正行:持誦咒語
-
結行:轉為道用
-
迴向菩提
-
-
第五章 走向內在的豐盈圓滿
-
根:正確看見「萬法的本然狀態」
-
認識萬法實相,就是開智慧
-
空性:助你歸零,不受成見限制
-
道:佛法路上,三寶同行
-
所有佛法都是降伏自心的方法
-
-
第六章 修證至解脫
-
禪修第一步:檢視動機
-
放鬆,保持覺知就好
-
慎始,並堅持下去
-
禪樂,就是調伏自己的意識
-
-
第七章 正念覺知與環保
-
「我們」是同一個生命體
-
善用知識轉化自己
-
透過正念與環境建立連結
-
你就是決定性的那個人
-
-
第八章 無嗔即是淨土
-
學習不動佛精神,調伏煩惱
-
認識煩惱是對治煩惱的開始
-
效法不動佛大願:不對眾生起嗔心
-
輕視自己是最糟的一種懈怠
-
讓「正念」的自動播放機,提醒自己不生氣的承諾
-
-
第九章 修持證悟之心
-
珍愛有情,更勝鑽石
-
菩薩謙卑,才能利他
-
「修心」即是強力矯正和守護自心
-
對邪惡有情生起慈悲心
-
以「吃虧」摧毀「我執」
-
即使事與願違,也要堅持利他之心
-
給人快樂,並默默承擔痛苦
-
回復本來狀態,重新開始
-
-
第十章 教堂裡的菩薩行
-
生起「願菩提心」,學習「行菩提心」
-
「沒感覺」是程度沒到,不是不重要
-
三士夫道的定義
-
照顧心裡的小孩,讓他成熟大器
-
給菩提心機會,不給煩惱藉口
-
有所顯現,但不實存
-
菩提心的學處
-
-
第十一章 三要鼎立,修行穩若磐石
-
出離心:解脫輪迴的第一步
-
菩提心:菩提心是動詞,利他必須付諸行動
-
空正見:緣起萬法顯現之源
-
- 〈附錄一〉最辛苦的日子—法王說於「慈悲的力量」之後
- 〈附錄二〉轉化負面情緒—佛教三乘對談
- 〈附錄三〉相互連結:環境和社會平等—法王噶瑪巴與韋德.戴維斯教授的對話談
- 致謝
- 版權資訊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