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論文集共收錄16篇論文,由施淑教授七秩晉五華誕祝壽活動籌備委員會為恭賀施淑教授七十五歲大壽而籌備出版。論文作者皆為施淑教授指導、培養、啟發出來的學生,論文的主題大多為兩岸現當代文學、文化研究,探討的問題包括五四運動以降的婦女解放、木刻美術、革命實踐、日據時代的糞寫實主義論爭、「滿州國」女性鄉土,以及戰後臺灣的愛國電影、大河小說、身體書寫、五四經典改編電影、大陸當代底層文學,以及在商品化下的都市美型男的身體消費等等議題。除此之外,論文集還包含孔子聖人形象流變的經學探討,對《金瓶梅》及其彈詞文本的承衍研究,以及王韜與張愛玲身處香港的世變哲學等篇章。展現施淑教授從文學社會學與文化研究的方法論對學生研究視域的開拓。研究主題與領域的多樣化,皆說明施淑教授以前衛的理想主義作為我們的前導,引領著我們秉持老師的學術理念繼續前行。
- 序
- 漢代孔⼦形象的一個側面-聖⼈異表、聖⼈感生與吹律定姓/陳麒仰
- 去世情、長色欲-南詞《繡像金瓶梅傳》潘金蓮形象的風情化/胡衍南
- 王韜、張愛玲的香港「易」經/呂文翠
- 造個新鮮的太陽-郭沫若早期作品中的表現主義色彩/方婉禎
- 魯迅與三十年代中國「新興木刻版畫」-一個跨藝術案例的考察/李桂芳
- 中國知識分⼦革命實踐的路徑-從韋護形象與丁玲的瞿秋白論談起/徐秀慧
- 娜拉走後怎樣:師陀《馬蘭》與五四婦女解放論述/彭明偉
- 批判與擁護:楊逵的兩個「糞現實主義」/白春燕
- 滿洲國女作家朱媞的越境書寫/呂明純
- 不能說的佛地魔:七○年代戰爭劇情片的日本情結(1973-1979)/胡蘊玉
- 京味與現代性之下的民國圖景與個⼈意義-以五四經典《傷逝》、《春桃》改編電影為例/陳雀倩
- 施叔青《臺灣三部曲》的大河新面向/黃慧鳳
- 試論《火殤世紀》的身體書寫及時空敘事的指涉意義/林偉淑
- 闇黑礦底裡的微光-論劉慶邦《神木》中「農民工」的底層生活/洪士惠
- 底層的「精神」幻象及其生產-論石一楓〈世間已無陳金芳〉/黃文倩
- 性/別悅(越)不悅(越)?-都會美型男的身體消費與越界認同/謝靜國
-
【附錄】
-
巨⼤的黑板 醇醉的貓/葉智中
-
拘謹的魅⼒/黃錦樹
-
閃閃而逝的淡水暮色/劉叔慧
-
與施淑老師結緣/羅琦強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