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中國敘事理論與實際批評

出版日期
201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51691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敘事,就是「說故事」,它包括「怎麼說」的敘述方法和「說什麼」的故事內容。當人類逐步由個體組成小群體,繼而擴大為宗族、社群、城邦,帝國,以及其他諸如宗教、政治、社會等共同體之後,基於各種信息的交際需要與不同的宣傳存心,因而有林林總總的敘事活動與敘事文本相繼產生。
通過敘事,人類可以在現在連繫過去,在未來連繫現在,結合物質與精神兩大範疇,將生命經驗封存,以便輸送於時間長河之中,為後世所接收。中國敘事文化源遠流長,從政治職能的書記史官而國史,野史,各類雜史與碑誌傳記,從漢魏六朝小說到唐傳奇,有盛行於寺院的唐代俗講,有流行於勾欄的宋代說書,有載諸簡冊的書面文本,有口頭形態的傳播,有戲劇形態的搬演,有說書底稿的話本,也有模擬話本的章回小說。印刷術發達之後,伴隨著市場經濟與文化產業的行銷策略,書商在刊行小說時附加評點者的閱讀指南,形成了文本與評點並置於扉頁的書面風景,從此展開了別具一格的小說評論。西風東漸進而席捲全球之後,中國敘事文學在題材、技巧、主旨上迭有新變,晚近敘事學興起,更提供了分析文本的理論利器。
敘事學雖由西方所創立,但敘事勝場絕不為西方所壟斷,不論是敘事作品的類型、題材,或是敘事技巧上的表現,中國敘事文學都累積了數千年以上的豐富寶藏,探討敘事學時,除了借徑西學的理論方法與框架外,更應放眼於本土中國的敘事文學,才能臨海煮鹽,仰山煉銅。本書由源而委,盡力敘述,唯學海無涯,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
「敘事」是以符合邏輯結構的組成方式,將圖文影音等符號留存於各種物質載體上,藉以記錄某段時間內的事件或一系列事件。
本書觀摩中國古典史觀與文法,折衷西方敘事理論框架,探討中國敘事與理論發展原委,研究範圍涵蓋史傳、俗講、傳奇、話本、四大奇書、戲曲、現代小說,敘事議題包括講述策略、敘事時間與順序調配、故事結構模式與情節組織、人物與環境及關鍵物之塑造等。
  • 自序 
  • 第一章 緒論-人類的敘事文化源起 
    • 一、存亡繼絕的生命情感與歷史意識 
    • 二、周流時空的信息傳遞之任務需求 
    • 三、棲止於物質載體的敘事文獻形態 
      • (一)載諸甲骨、竹簡 
      • (二)載諸金屬禮器 
      • (三)載諸磚石 
      • (四)載諸漆器 
      • (五)載諸絹帛 
      • (六)載諸石材 
      • (七)載諸紙質 
      • (八)載諸攝影與數位科技 
  • 第二章 中國敘事譜系與史官文化效應 
    • 一、敘事概念界說 
      • (一)「敘」與「事」的範疇 
      • (二)西方語言學範疇中的敘事概念 
    • 二、史官文化傳統下的敘事法則 
      • (一)史官的政務記事職能 
      • (二)文學素養與傳記書法 
      • (三)遵循時序的敘事體例 
      • (四)政治評議與人倫品鑑 
    • 三、史傳與小說體的衍派 
      • (一)必有其事的歷史重述 
      • (二)添絲補錦的歷史演述 
      • (三)未必盡真的虛實雜揉 
      • (四)從正史而雜史而小說 
    • 四、民間說話及小說評點對敘事技法的推求 
      • (一)俗講與說話對敘事技法的琢磨 
      • (二)小說評點對敘事技巧的論述 
  • 第三章 敘事者與故事之講述行為 
    • 一、敘事者的範疇
    • 二、隱含作者-故事的寓意 
    • 三、敘事者的立場類型 
      • (一)局外人立場的敘事策略 
      • (二)當局者立場的敘事策略 
      • (三)受述者立場的敘事策略 
    • 四、敘事者的插話行為及其表現 
      • (一)敘事者的插話動機 
      • (二)插話策略的施用形態 
      • (三)插話表現的敘事效果 
    • 五、故事域的場面信息供應 
      • (一)客觀式的場面信息 
      • (二)主觀式的場面信息 
  • 第四章 敘事時間的速度調配與順序佈置 
    • 一、敘事速率的操作類型 
      • (一)「詳述」-緩步描摹 
      • (二)「免述」-箭步略過 
      • (三)「擱置」-留步省視 
      • (四)「概述」-闊步瀏覽 
      • (五)敘事時間與敘事空間的對應關係 
    • 二、敘述與故事之間的次第佈置 
      • (一)因時順勢法
      • (二)違時逆勢法
      • (三)懸宕的經營
  • 第五章 故事的結構模式與情節組織 
    • 一、故事的結構模式 
    • 二、事件與情節的組織法則 
      • (一)關鍵事件與枝節事件 
      • (二)巧合事件的接榫功能 
      • (三)插科打諢 
    • 三、三復情節的操作類型 
      • (一)遞進式以增強張力 
      • (二)模擬式以推演走勢 
      • (三)媒合式以凸顯伏應 
  • 第六章 人物與環境及關鍵物之塑造 
    • 一、人物形象概述
      • (一)史傳體例的人物範式 
      • (二)戲劇搬演的角色分化 
      • (三)兩相襯托的寫人技巧 
      • (四)容止塑形與語言臨摹 
    • 二、空間環境的類型與實際表現 
      • (一)主題用途的行旅空間 
      • (二)背景用途的行動空間 
      • (三)隱喻指涉的象徵空間 
    • 三、穿針引線的關鍵物 
  • 第七章 餘論 
    • 一、敘事法與敘事體的阡陌交通 
      • (一)敘事法與寓言體 
      • (二)敘事法與抒情體 
    • 二、韻文、散文或韻散併用 
    • 三、後話 
  • 附錄:引用書目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