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人的第一次和最後一次同時發生就是死亡。然而,死亡究竟是什麼?人死後有知或無知?精神朽或不朽?沒有精神的形軀到底代表什麼意義?這一連串的難題,即使科技發達的二十一世紀,仍無法徹底的解答,致使有形形色色的喪葬禮俗。
漢初楊王孫躬逢獨尊儒術而罷黜黃老的年代,當時盛行厚葬,腰纏萬貫的楊王孫卻主張「人死無知」堅持裸葬,連棺材及衣物都免除,可說是所有喪葬形式中最獨特的一種,他的決定雖然違俗,卻肩負文化使命,破除歷來對鬼與葬的難題,明言厚葬無益於生者和死者,唯有裸葬才是最佳的埋葬方式,把薄葬發揮到淋漓盡致。
漢初楊王孫躬逢獨尊儒術而罷黜黃老的年代,當時盛行厚葬,腰纏萬貫的楊王孫卻主張「人死無知」堅持裸葬,連棺材及衣物都免除,可說是所有喪葬形式中最獨特的一種,他的決定雖然違俗,卻肩負文化使命,破除歷來對鬼與葬的難題,明言厚葬無益於生者和死者,唯有裸葬才是最佳的埋葬方式,把薄葬發揮到淋漓盡致。
- 自序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
-
第二節 研究方法和步驟
-
- 第二章 楊王孫的生平
-
第三章 楊王孫的時代背景
-
第一節 黃老思想發展蓬勃
-
第二節 經濟富庶
-
第三節 鬼神迷信風氣熾盛
-
-
第四章 喪葬思想的回顧
-
第一節 上古社會及東周以前的喪葬概況
-
第二節 先秦儒家的喪葬思想
-
壹、孔子
-
貳、孟子
-
參、荀子
-
-
第三節 墨子的喪葬觀
-
第四節 老子與莊子的喪葬觀
-
壹、老子
-
貳、莊子
-
-
第五節 《晏子春秋》、《呂氏春秋》、《淮南子》的喪葬觀
-
壹、《晏子春秋》的喪葬思想
-
貳、《呂氏春秋》的喪葬思想
-
參、《淮南子》的喪葬思想
-
-
-
第五章 楊王孫裸葬論的動機、目的及態度
-
第一節 楊王孫裸葬論的動機和目的
-
壹、矯世
-
貳、展現理性的精神
-
參、解消儒墨之「死者有知無知」與厚葬薄葬的兩難
-
-
第二節 楊王孫裸葬論的態度
-
壹、返「道情」之「真」
-
貳、崇尚儉約及平等的態度
-
參、追求自由的態度
-
-
-
第六章 楊王孫裸葬論的論證
-
第一節 生死與知的關係
-
壹、生與知的關係
-
貳、死與知的關係
-
-
第二節 人死無知與薄葬的關聯
-
壹、人死有知──厚葬
-
貳、人死無知──薄葬
-
-
第三節 裸葬論的前提與旁證
-
壹、裸葬的前提──「死者無知」
-
貳、裸葬的旁證──聖人典範
-
-
-
第七章 楊王孫裸葬論的內涵與效應
-
第一節 形神的最後歸向
-
第二節 厚葬對死者歸向的阻礙
-
第三節 裸葬的效應──「歸真」
-
-
第八章 楊王孫裸葬的方法
-
第一節 一般喪葬的方法及其流弊
-
壹、一般喪葬的方法
-
貳、一般喪葬的流弊
-
-
第二節 楊王孫裸葬的方法
-
-
第九章 楊王孫裸葬論的貢獻及迴響
-
第一節 楊王孫裸葬論的貢獻
-
壹、破除鬼神迷信和厚葬的歪風
-
貳、消除儒墨的二難
-
參、開拓人類的心靈
-
肆、喪葬課題的重建
-
-
第二節 楊王孫裸葬論的迴響
-
壹、王充
-
貳、趙咨、沐並、皇甫謐
-
-
-
第十章 楊王孫裸葬論的評析
-
第一節 從喪葬的本質、目的及心理評析楊王孫的裸葬論
-
壹、喪葬的本質
-
貳、喪葬的目的
-
參、喪葬的心理
-
-
第二節 從哲學角度評析楊王孫的裸葬論
-
壹、裸葬形式的困難
-
貳、裸葬論的內在困難
-
-
- 第十一章 結論
- 參考書目
- 附錄一:〈楊王孫傳〉原文
- 附錄二:莊子的喪葬觀對喪葬教育的啟示
-
附錄三:「遊」的人生:從莊子旅遊哲學到生命教育課程的探究
-
一、莊子旅遊哲學新探
-
二、生命教育融入觀光學校的通識課程設計及其發展之研究──以臺灣觀光學院為例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