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思想31:民族主義與歷史意識》有三個專輯,第一個專輯是「教科書中的歷史意識」,針對大陸和香港的三篇文章,剖析兩地歷史教科書與現實政治的糾葛,值得參考。
第二個專輯是「周邊反思中國:葛兆光《何為中國》的迴響」,葛兆光先生關於「中國」的歷史建構研究是近年來學界關注的一個焦點,去年香港浸會大學針對《何為中國》舉辦研討會,本期發表分別來自韓國、香港以及台灣的四篇論文。第三個專輯是「思想訪談」,一篇訪談和一篇紀念本尼迪克.安德森文章,對安德森容易引起誤解的幾個關鍵論點提供了解說與分辨,對讀者將有很大的幫助。
延伸閱讀:
思想30:宗教的現代變貌
思想29:動物與社會
思想28:大馬華人與族群政治
思想27:太陽花之後
思想26:香港:本土與左右
思想25:在台灣談中華文化
思想24:音樂與社會
思想23:女性主義與自由主義
思想22:走過八十年代
思想21:必須讀《四書》?
思想20:儒家與現代政治
思想19:香港:解殖與回歸
思想18:中國:革命到崛起
思想17:死刑:倫理與法理
思想16:台灣史:焦慮與自信
思想15:文化研究:游與疑
思想14:台灣的日本症候群
思想13:一九四九:交替與再生
思想12:族群平等與言論自由
思想11:民主社會如何可能
思想10:社會主義的想像
思想9:中國哲學:危機與出路
思想8:後解嚴的台灣文學
思想7:解嚴以來:二十年目睹之台灣
思想6:鄉土、本土、在地
思想5:轉型正義與記憶政治
思想4:台灣的七十年代
思想3:天下、東亞、台灣
思想2:歷史與現實
思想1:思想的求索
第二個專輯是「周邊反思中國:葛兆光《何為中國》的迴響」,葛兆光先生關於「中國」的歷史建構研究是近年來學界關注的一個焦點,去年香港浸會大學針對《何為中國》舉辦研討會,本期發表分別來自韓國、香港以及台灣的四篇論文。第三個專輯是「思想訪談」,一篇訪談和一篇紀念本尼迪克.安德森文章,對安德森容易引起誤解的幾個關鍵論點提供了解說與分辨,對讀者將有很大的幫助。
延伸閱讀:
思想30:宗教的現代變貌
思想29:動物與社會
思想28:大馬華人與族群政治
思想27:太陽花之後
思想26:香港:本土與左右
思想25:在台灣談中華文化
思想24:音樂與社會
思想23:女性主義與自由主義
思想22:走過八十年代
思想21:必須讀《四書》?
思想20:儒家與現代政治
思想19:香港:解殖與回歸
思想18:中國:革命到崛起
思想17:死刑:倫理與法理
思想16:台灣史:焦慮與自信
思想15:文化研究:游與疑
思想14:台灣的日本症候群
思想13:一九四九:交替與再生
思想12:族群平等與言論自由
思想11:民主社會如何可能
思想10:社會主義的想像
思想9:中國哲學:危機與出路
思想8:後解嚴的台灣文學
思想7:解嚴以來:二十年目睹之台灣
思想6:鄉土、本土、在地
思想5:轉型正義與記憶政治
思想4:台灣的七十年代
思想3:天下、東亞、台灣
思想2:歷史與現實
思想1:思想的求索
- 被觀看的權利 劉世鼎、史唯
- 托克維爾論多數暴政 許家豪
- 方東美「哲學人類學」系統述評 趙敬邦
- 香港的城市變貌與思想困局 陳學然
-
教科書中的歷史意識
-
前言 陳正國
-
香港的「中國」歷史意識:1960年代以來初中中國歷史教科書與社會論述的轉變 朱維理
-
歷史教科書與國家主義 王曉漁
-
政治意識與歷史意識的互動:以香港教育為例 曾瑞明
-
-
周邊反思中國:葛兆光《何為中國》的迴響
-
前言 羅貴祥
-
在實體與方法之間:評論葛兆光的中國(史)認識 白永瑞
-
海盜的後裔與隱形的中國:華人離散與華人海洋 廖咸浩
-
中國是否可走向後邊疆、後少數民族的時代?:反思《何為中國》中「邊疆」與「民族」之結合 金由美
-
沒有國家的民族:少數者的「中國」 羅貴祥
-
-
思想訪談
-
民族主義的趨勢與隱憂:本尼迪克・安德森書面答問錄 王超華、沈松僑
-
探索現代政治情感世界:紀念本尼迪克・安德森 王超華
-
-
思想對話
-
左右不為難:高全喜、黃紀蘇、蕭三匝談中國的左派與右派 蕭三匝
-
-
思想人生
-
周輔成:燃燈者言 李懷宇
-
- 致讀者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