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銀河:太陽家族

出版日期
2020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58981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能以益智小說心情閱讀的科普書,一起輕鬆探索這個未知的天空。

◎作者以其理工基礎加上多年自學研究,提出對宇宙運行理論之研究心得與獨特分析。
◎全書穿插作者繪製的宇宙天文相關圖表,搭配文字閱讀,讀者更能體認宇宙的運動意涵。
◎書中涵蓋各項天文物理知識,簡單易懂,能輕鬆閱讀,值得宇宙天文愛好者參考。


★作者繼《地球運轉論》(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1988,與戴明國合著發表)後,又一科普好書!

★以「萬有磁力感應運動」的理論出發,探討「磁」和「磁力感應」對宇宙生命循環的關係!

一切星團的運動,都是由於「磁力感應」――磁場相推斥力與相吸引力的作用,相推斥力使原礦物質產生靜止的平衡,相吸引力使星體物質產生有規律的星際運動;由於大爆炸的發生,產生向外的強大推力,造成了星團的旋轉運動,旋轉運動使星團的中心,產生了巨大的內聚壓力,而形成「黑洞」,產生巨大的「單向磁力」,成為星團磁場的中心,吸引著星團內所有的恆星(系)往中心移動,同時將黑洞所產生的星塵物質,從上下兩側推向星團的外圍,聚集形成擾動的星雲,又在星雲裡面誕生了恆星;恆星從誕生到死亡,死亡後再生,使星團的質量不滅,循環不止而生死不息。

作者在研究「萬有磁力感應運動」時,曾設計製作的「多功能地球行星儀」和「月態活動轉盤」,兩件作品都參加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舉辦的「中華民國第一屆教育展覽會」,
被列為教具類「佳作」,作品並獲得中華民國、美國和德國專利。

1988年,作者將研究所學整理成《地球運轉論》一書,二十多年來亦持續投入研究,將新增的內容與電腦繪圖重新編著為此書,以「萬有磁力感應運動」的理論為出發,進而啟發科學的新思想,開展科學的新層面,創造科學的新領域。期待能對後學者有所幫助,繼續「尋找過去」與「探索未來」。
  • 作者序
  • 【第一部】
    • 第一章 宇宙星團的「萬有磁力感應運動」
      • 一、「磁力感應運動」
      • 二、「黑洞」
      • 三、太陽的家族成員
      • 四、恆星系的一生
      • 五、恆星系的磁感應(太陽系的磁感應)
      • 六、行星的磁感應
      • 七、地球運行軌道的「遠日點」與「近日點」
      • 八、恆星輸送帶上太陽移動曲線,對地球傾斜軌道的影響
      • 九、「尋找過去」與「探索未來」
      • 十、恆星系的形成(恆星的兩雄相爭)
      • 十一、衛星
      • 十二、結論
    • 第二章 宇宙的誕生
      • 一、大爆炸前的「大熔合」
      • 二、「大爆炸」發生大分裂
      • 三、結論
    • 第三章 地球的運轉
      • 一、日磁場的產生
      • 二、地球磁場的產生
      • 三、日磁場感應值(Sm)
      • 四、地球運行軌道的形成
      • 五、地球的四季
      • 六、地球「極軸」的改變
      • 七、地球外殼的變化
      • 八、結論
    • 第四章 月亮的運行
      • 一、月亮的運行軌道
      • 二、「閏」的由來
      • 三、日蝕與月蝕
  • 【第二部】
    • 附說:主要論述
      • 附說一、磁的特性
      • 附說二、發現「原礦」,給「原礦」下定義
      • 附說三、「磁力感應」對「物質運動」的限制
      • 附說四、「時間」與「空間」
      • 附說五、「時空」的範圍
      • 附說六、「磁」和「宇宙的生命」的關聯
      • 附說七、光、電、磁和磁的「磁振效應」
      • 附說八、恆星的「核熔反應」與黑洞的「反核熔反應」
      • 附說九、太陽內部的鐵質核心
      • 附說十、有關「重力場」
      • 附說十一、地球上的水是怎麼來的?
      • 附說十二、地球的繞行曲線
      • 附說十三、科學不是胡說八道
      • 附說十四、恆星的軌道與行進速度
      • 附說十五、宇宙大爆炸與星團的誕生
      • 附說十六、宇宙的探索
      • 附說十七、恆星系的形成(恆星的兩雄相爭)
      • 附說十八、地球「極軸」的改變
      • 附說十九、從地球觀測銀河星空,來確認太陽系的位置
      • 附說二十、「磁力感應運動」的運用
      • 附說二十一、上帝粒子
      • 附說二十二、流星的出現
      • 附說二十三、解釋名詞與雜記幾則
      • 附說二十四、對「宇宙八大未解之謎」的解釋
      • 附說二十五、後記
      • 獻給讀者的話
  • 附錄、陰曆四百年間增閏表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