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天外天:人類和黑暗宇宙的故事

出版日期
201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028119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這是一本難得的科普散文集。
  本書作者李傑信博士很難得地具備了三個條件:專業知識、生花妙筆及科學熱忱。這些條件源自李博士受的是嚴謹的物理訓練,在美國航太總署工作30多年,負責太空的科學計畫,熟悉太空科學及技術問題;有豐富的想像力及流順的文筆;最重要的是,李博士對全書題材--生命、太空與宇宙有一個終身的熱愛。多年來,不斷地在發表科普散文。
  作者從小喜歡探討人類起源,中年時從事太空事業,最後由於技術及物理學的急速發展,開始探究宇宙的起源及結構,並且究問「天外是否還有天外天?」
  全書13章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1、2章,從人類考古及去氧核醣核酸序列談人類起源和演化,並紀錄了美國社會在這個問題上的爭議。
  第二部分包括第3至7章,是作者在美國航太總30年工作經驗,細述人類太空50年:從冷戰時期兩霸相爭中萌芽,成功登陸月球,到太空站的建立及心有餘力不足地使用,在月球建立基地的夢想,以及中國的崛起參與人類的太空事業。作者不但把環環相扣的技術細節逐一說明,並從人類社會的觀點看美蘇之爭及興衰、新興國家的崛起,紀錄50年來人類太空科技事業。
  第三部分包括第8至13章。挾著太空50年的技術進展,及近30年物理學標準模型理論的建立。回頭自問:宇宙如何產生?如何演化?未來如何?在建立了人類所處的宇宙的知識框架之後,終於可以問下一個問題,也就是本書的書名:是否還有「天外天」?
  本書還有兩個特點, 它不只是像一般的科普書籍介紹科學新知,還提供了人類及宇宙起源的宏觀框架,幫助讀者在看完本書後更容易吸收日後遇到的新微觀知識。最後,作者在第一部分及第三部分裡,深入淺出地提供了一些科學上的基本理論,鼓勵讀者自己循序思考,推論出下一步,把它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知識的一部分,而不只是被動地閱讀,然後忘卻。
(摘錄推薦序∕錢致榕教授)
  • 推薦序 錢致榕(國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 自序
  • 1 從「許昌人」說起
  • 2 人的審判
  • 3 人類太空50 年
  • 4 漫談「對接」和「出艙」
  • 5 談「神七」的出艙任務
  • 6 回眸「神七」
  • 7 撞月
  • 8 瓶裝太陽
  • 9 第一道光
  • 10 黑暗的宇宙
  • 11 天尺
  • 12 天外還有天外天
  • 13 黑洞
  • 後記
  • 索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