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她是漢娜‧鄂蘭,當代共和主義的旗手
20世紀最偉大、最具原創性的思想家
漢娜‧鄂蘭的名字被書寫在許多理論的開端,其主張與概念引導了後世政治、哲學、人文領域的思想。她批判西方政治哲學大傳統,試圖建立新的政治理論;她凝視參與艾希曼大審判的人們,從平凡人身上見到平庸的邪惡;她分析極權主義,探究人類自由、政治之間幽微的關係;她觀看這世代,提出了諸多難以回答的問題,而正是這些難以回答的問題推動這世界向前邁進,正是她對「人」的思考與關懷,讓我們以前所未有的觀點反視自身。
這是一本打破堅實學理高牆,為了欲更進一步探究政治與哲學的讀者而寫的入門書。以最深入淺出的方式,分十個章節依序介紹漢娜‧鄂蘭的重要性、歷史定位,她對集權主義、政治、公民與自由、權力的看法,分析何謂邪惡的平庸,現在的我們又該如何判斷、反制之。
站在時代的浪潮尖端,漢娜‧鄂蘭始終未退場,其著述隨時間演進越發璀璨,隨政治局勢的變動更加精闢。她是一面時代的鏡子,始終映照著這個世界,而我們也始終站在所處的時代與她的身影遙相輝映。
我們始終活在她開創的時代
本書特色
‧「政治與思想」出版計畫編輯委員會(依筆畫排序)
吳豐維
陳宜中
曾國祥
葉浩
‧系列導言撰寫者
「政治與思想」出版計畫編輯委員會,共同撰寫。
1、輕──開本尺寸精小,便於攜帶閱讀。
2、不沉重──分量適中,適合社會大眾、高中生、大學生閱讀。
3、重要作者──由海內外專家學者費時數年撰寫,並通過嚴謹審查。
4、便於理解──以簡單易懂的文字,深入淺出介紹當代重要的政治哲學家理論與重要觀念。
5、切合時事──內容貼近當代社會,以展望未來之姿回顧經典人物與議題,提供反思與對話。
6、展望──期待這系列書能作為橋梁,串連深刻思想、觀念與普羅大眾。
延伸閱讀
《以撒‧柏林》,葉浩
《弗雷德里希‧海耶克》,張楚勇
《麥可‧歐克秀》,曾國祥
20世紀最偉大、最具原創性的思想家
漢娜‧鄂蘭的名字被書寫在許多理論的開端,其主張與概念引導了後世政治、哲學、人文領域的思想。她批判西方政治哲學大傳統,試圖建立新的政治理論;她凝視參與艾希曼大審判的人們,從平凡人身上見到平庸的邪惡;她分析極權主義,探究人類自由、政治之間幽微的關係;她觀看這世代,提出了諸多難以回答的問題,而正是這些難以回答的問題推動這世界向前邁進,正是她對「人」的思考與關懷,讓我們以前所未有的觀點反視自身。
這是一本打破堅實學理高牆,為了欲更進一步探究政治與哲學的讀者而寫的入門書。以最深入淺出的方式,分十個章節依序介紹漢娜‧鄂蘭的重要性、歷史定位,她對集權主義、政治、公民與自由、權力的看法,分析何謂邪惡的平庸,現在的我們又該如何判斷、反制之。
站在時代的浪潮尖端,漢娜‧鄂蘭始終未退場,其著述隨時間演進越發璀璨,隨政治局勢的變動更加精闢。她是一面時代的鏡子,始終映照著這個世界,而我們也始終站在所處的時代與她的身影遙相輝映。
我們始終活在她開創的時代
本書特色
‧「政治與思想」出版計畫編輯委員會(依筆畫排序)
吳豐維
陳宜中
曾國祥
葉浩
‧系列導言撰寫者
「政治與思想」出版計畫編輯委員會,共同撰寫。
1、輕──開本尺寸精小,便於攜帶閱讀。
2、不沉重──分量適中,適合社會大眾、高中生、大學生閱讀。
3、重要作者──由海內外專家學者費時數年撰寫,並通過嚴謹審查。
4、便於理解──以簡單易懂的文字,深入淺出介紹當代重要的政治哲學家理論與重要觀念。
5、切合時事──內容貼近當代社會,以展望未來之姿回顧經典人物與議題,提供反思與對話。
6、展望──期待這系列書能作為橋梁,串連深刻思想、觀念與普羅大眾。
延伸閱讀
《以撒‧柏林》,葉浩
《弗雷德里希‧海耶克》,張楚勇
《麥可‧歐克秀》,曾國祥
- 封面
- 書名頁
- 引言
- 導言
- 獻給
-
第一章 導論——為何我們想認識鄂蘭?
-
具爭議性的不凡女天才
-
回頭向古典學習:西方「最初」的政治經驗
-
實例釋明鄂蘭對「政治」的分野
-
-
第二章 政治的異化——鄂蘭對「極權主義」與「政治哲學」的批判
-
《極權主義的起源》在寫什麼?
-
政治的異化:對政治哲學的批評
-
-
第三章 鄂蘭式「區分明辦」——公共的、私人的及社會的
-
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的區分
-
政治性與社會性的區分
-
鄂蘭式公共領域的特徵
-
-
第四章 一句話解釋政治?基於溝通與說服的個人彰顯
-
政治的奠基石:多元性
-
政治的第二基礎:共同世界
-
政治是在他人與公共空間中的自我彰顯
-
-
第五章 鄂蘭與共和主義——公民共和主義典範下的政治想像
-
競爭中的不同思想典範:對自由主義的反對
-
-
第六章 你在「做」什麼?鄂蘭對實踐活動的分析
-
「行」相對於「知」的優先性:人類的實踐生活
-
勞動:無限循環的生理過程
-
製造:打造一個人文世界
-
-
第七章 讓我們創造「奇蹟」吧——政治「行動」是什麼?
-
不同於「勞動」與「製造」的「行動」
-
行動的脆弱性及補救
-
行動的救贖:承諾與寬恕
-
-
第八章 「自由」——自由是去「做」,而不只是「有」。
-
政治與自由的關係
-
對傳統自由概念的批判
-
鄂蘭對自由的詮釋
-
-
第九章 「權力」與「權威」——像歐巴馬說的「Yes, we can !」
-
鄂蘭對權力觀念的論述
-
分散和多元式權力觀的制度設計
-
鄂蘭對權威觀念的論述
-
-
第十章 邪惡的平庸性——惡行竟不來自於惡人!
-
鄂蘭親身見證歷史之惡
-
爭議焦點:邪惡的平庸性
-
對邪惡平庸性的反制:思考
-
對邪惡平庸性的反制:判斷
-
- 結語
- 延伸閱讀
- 注釋
- 著作及引用書目
- 參考資料
- 版權頁
- 封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