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創業者如何從理想到實踐,開拓未來活路?
支持者如何以專業和資源,打造支援網絡?
消費者如何用良知與行動,改寫明日之路?
社企流自成立起,一路伴隨台灣社會企業的發展進程:從概念倡導、創業管理、政府與企業支持,到最近的政策討論和治理責信——我們發現台灣的社企發展不只需要回顧,更需要記錄和傳承。社企流將數年來的深刻觀察濃縮為「社會企業的十堂課」,邀請社會企業的關注者、消費者、創/從業者、投資者等共襄盛舉,不僅反思台灣社會企業的發展歷程,也一同展望、開拓未來的道路。
社會企業的十堂課,由初衷到藍圖,由理想到行動,看見台灣社企發展的篳路藍縷。不唱夢想成真的高調,也不高舉社企是唯一解方,而是真實地告訴每位逐夢/築夢者,每次創業都危險。這十堂課緊追台灣社企發展脈絡、掌握國際社企大勢,廣納資訊與個案,且深得其情,才能精煉出這十顆社企功力大補丸。讓前人走過的腳印,都成為後繼者前行的引路地圖。
支持者如何以專業和資源,打造支援網絡?
消費者如何用良知與行動,改寫明日之路?
社企流自成立起,一路伴隨台灣社會企業的發展進程:從概念倡導、創業管理、政府與企業支持,到最近的政策討論和治理責信——我們發現台灣的社企發展不只需要回顧,更需要記錄和傳承。社企流將數年來的深刻觀察濃縮為「社會企業的十堂課」,邀請社會企業的關注者、消費者、創/從業者、投資者等共襄盛舉,不僅反思台灣社會企業的發展歷程,也一同展望、開拓未來的道路。
社會企業的十堂課,由初衷到藍圖,由理想到行動,看見台灣社企發展的篳路藍縷。不唱夢想成真的高調,也不高舉社企是唯一解方,而是真實地告訴每位逐夢/築夢者,每次創業都危險。這十堂課緊追台灣社企發展脈絡、掌握國際社企大勢,廣納資訊與個案,且深得其情,才能精煉出這十顆社企功力大補丸。讓前人走過的腳印,都成為後繼者前行的引路地圖。
- 推薦序一 改變社會的正面力量 星展銀行(台灣)總經理 陳亮丞
- 推薦序二 社企創業的引路地圖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執行長 羅國俊
-
第1堂課 從零到一
-
1-1 在解決問題之前,請先深入「了解問題」
-
1-2 發想點子,你需要設計思考
-
1-3 「All In」之前,先看市場買不買單
-
1-4 甜蜜期過後,永續經營的難題
-
-
第2堂課 毋忘初衷
-
2-1 一樣的產品,不一樣的影響力
-
2-2 社會使命&產品研發:把握高品質,不怕沒人為你的初衷買單
-
2-3 社會使命&市場銷售:為服務對象量身打造銷售策略
-
2-4 社會使命&公司治理:社會企業,可以做得比《公司法》規定還要多!
-
2-5 回到原點,別忘了你的社會使命
-
-
第3堂課 受益者優先
-
3-1 做事前,先打開耳朵聆聽需求
-
3-2 受益者,是Taker也是Giver
-
3-3 和受益者互動,你需要這六大守則
-
3-4 傾聽受益者心聲
-
-
第4堂課 影響力評估
-
4-1 認識「影響力評估」
-
4-2 影響力評估的現況與挑戰
-
4-3 影響力評估的下一個十年
-
-
第5堂課 失敗研究所
-
5-1 其實,九九%的社企創業都會失敗
-
5-2 勿把社企當慈善
-
5-3 社會企業不是唯一解方
-
5-4 成也團隊,敗也團隊
-
5-5 失敗了,還能砍掉重練
-
-
第6堂課 與企業共創
-
6-1 小蝦米和大鯨魚,也可以是夥伴
-
6-2 通路合作——提供銷售特快車
-
6-3 技能合作——給魚吃不如教釣魚
-
6-4 資金與業務合作——增加永續發展動能
-
6-5 知己知彼,合作才能長久
-
-
第7堂課 改變加速器
-
7-1 改變社會不一定要站在第一線——這群「支援前線」的組織,是社企的最強後盾
-
7-2 概念推廣——先走一步,為創業者造橋鋪路
-
7-3 社群建立——眾志成城,創業者的人脈補給站
-
7-4 財務支持——有錢出錢,創業者背後的金庫
-
7-5 能力建置——有力出力,創業者的能力大補帖
-
7-6 支援前線的組織,也需要「被支援」
-
-
第8堂課 政府來相挺
-
8-1 先行政:讓社會企業百花齊放
-
8-2 後立法:百花齊放之後,是否需立法規範?
-
8-3 政府部門看社企:由下而上,開展出社會創新典範
-
8-4 民間社企看政府:擺脫KPI思維,做好「只有政府能做的事」
-
-
第9堂課 人生轉運站
-
9-1 想加入社會企業,你需要這十種特質與能力
-
9-2 投入社企之前:先做好這些心理建設,你會適應得更好
-
9-3 投身社會企業,是失去還是獲得?
-
-
第10堂課 良知消費
-
10-1 用新台幣讓良心商品「下架」
-
10-2 良知消費者為何經常「光說不練」?
-
10-3 別讓良知消費成為富人的特權
-
-
附錄 社企大調查
-
附錄一 你所知道的社會企業
-
附錄二 社企產業調查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