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南洋魯迅:接受與影響》以「南洋魯迅:接受與影響」為題。
魯迅自上個世紀以來,一直是越南讀者最熟悉的中國文學代表作家,他以「世界文壇大文豪」和「中國文化革命主將」的雙重身分徘徊於越南文壇。本書收錄了四篇文章,主要從馬來亞、新加坡、印尼與越南各國對魯迅的接受或傳播視角探析魯迅在各國不同政治語境作用下的多元呈現與複雜面向,同時嘗試勾勒其在地影響,希望可提供「南洋魯迅」與「東亞魯迅」雙邊研究一個初步的研究對比與對話。本書還有其他7篇精彩的文章,包括馮建三教授的〈謎、冤屈與進步:委內瑞拉,兼談《經濟學人》〉、王智明教授的〈鄉土文學論戰中的記憶政治:論胡秋原〈中國人立場之復歸〉〉等,與讀者分享。
魯迅自上個世紀以來,一直是越南讀者最熟悉的中國文學代表作家,他以「世界文壇大文豪」和「中國文化革命主將」的雙重身分徘徊於越南文壇。本書收錄了四篇文章,主要從馬來亞、新加坡、印尼與越南各國對魯迅的接受或傳播視角探析魯迅在各國不同政治語境作用下的多元呈現與複雜面向,同時嘗試勾勒其在地影響,希望可提供「南洋魯迅」與「東亞魯迅」雙邊研究一個初步的研究對比與對話。本書還有其他7篇精彩的文章,包括馮建三教授的〈謎、冤屈與進步:委內瑞拉,兼談《經濟學人》〉、王智明教授的〈鄉土文學論戰中的記憶政治:論胡秋原〈中國人立場之復歸〉〉等,與讀者分享。
- 功虧一簣的政治化療:德國威瑪憲法頒布百年回首
- 「中國問題」與「日本天職」:內藤湖南的中國觀
- 馬華社會之文化權利及其文化再生產
- 謎、冤屈與進步:委內瑞拉,兼談《經濟學人》
-
南洋魯迅:接受與影響
-
「馬華魯迅」與「東亞魯迅」:對話的可能與不可能
-
魯迅在冷戰前期的馬來亞與新加坡
-
魯迅在印尼的傳播與影響
-
雙重身分與雙重視野:越南譯介中的魯迅
-
-
台港思想
-
鄉土文學論戰中的記憶政治:論胡秋原〈中國人立場之復歸〉
-
楊杏庭與京都學派的歷史哲學:台灣歷史哲學初探
-
新儒家在香港:唐君毅視野下的「香港圖像」
-
- 致讀者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