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从多个视角探讨了嵇康的音乐理论。
嵇康的乐论已经远远超出了音乐的范畴,而深入触及到当时的哲学、艺术、文化与政治等诸多领域。
从哲学上讲,嵇康乐论体现了他卓越的思辨才华,集中展现了其名理之学的思维方式与高度。
从艺术上讲,嵇康乐论突破了当时经学音乐观的束缚,建立起一种全新的音乐审美观,为六朝悲歌、悲曲的兴盛奠定了哲学上的基础。
从文化角度看,嵇康乐论顺应了当时“人的自觉”和“艺术的自觉”这一历史潮流,促进了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
从政治角度看,嵇康乐论又是对曹魏乐制变革的一种回应,且卓尔不群,和嵇康自己的人生悲剧密不可分。
嵇康的乐论已经远远超出了音乐的范畴,而深入触及到当时的哲学、艺术、文化与政治等诸多领域。
从哲学上讲,嵇康乐论体现了他卓越的思辨才华,集中展现了其名理之学的思维方式与高度。
从艺术上讲,嵇康乐论突破了当时经学音乐观的束缚,建立起一种全新的音乐审美观,为六朝悲歌、悲曲的兴盛奠定了哲学上的基础。
从文化角度看,嵇康乐论顺应了当时“人的自觉”和“艺术的自觉”这一历史潮流,促进了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
从政治角度看,嵇康乐论又是对曹魏乐制变革的一种回应,且卓尔不群,和嵇康自己的人生悲剧密不可分。
- 扉页
- 版权页
- 目录
- 序言 李中华
-
绪论 广陵绝响
-
一 嵇康之死
-
二 嵇康其人
-
三 嵇康乐论之得失
-
-
第一章 嵇康乐论的时代背景
-
第一节 以《乐记》为代表的儒家乐论
-
第二节 闻乐尚悲与悲声亡国
-
第三节 汉魏之雅乐与郑声
-
第四节 曹魏之音乐变革
-
-
第二章 嵇康乐论的名理学基础
-
第一节 名理之学与玄远之学辩证
-
第二节 天地之理
-
第三节 性命
-
第四节 自然
-
-
第三章 论音乐之自性
-
第一节 和声无象(上)
-
第二节 和声无象(下)
-
第三节 声无哀乐(上)
-
第四节 声无哀乐(下)
-
第五节 音声有自然之和
-
-
第四章 论音乐与教化之关系
-
第一节 乐教之本
-
第二节 乐无淫正
-
第三节 音乐教化的内在机理
-
-
第五章 论音乐与养生之关系
-
第一节 音乐与养生的结合
-
第二节 和声以养神
-
第三节 乘乐以畅神
-
第四节 嵇康与道教、神仙家之关系
-
-
第六章 嵇康乐论的时代意义
-
第一节 从“神秘主义”到“理性主义”
-
第二节 从“乐律”到“音声”
-
第三节 从“以乐论道”到“以道论乐”
-
第四节 音乐之独立与自觉
-
- 附录 图版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