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歌起晉地,傳統歌謠數百年迴響:見證「草根到經典」的蛻變,探尋民歌脈絡與藝術生命力!
歌從大地來,從鄉野傳唱到文化瑰寶串聯文化、歷史與故鄉情感,民間旋律的生命力與傳承之路 ▎民歌如星河,文化作底蘊本書是一部展現民歌文化瑰寶的力作。以民歌為主軸,猶如頭頂的銀河,以多元而璀璨的角度描繪出這片土地的音樂魅力。透過五章內容,讀者能從民歌的悠久歷史、動人旋律到其發展與傳承,全面了解民歌的多樣性與豐富性。正如星河永不枯竭,民歌的生命力也永遠流傳,代表了這片土地與人們不斷追求愛與美的精神。 ▎名家故事與民歌傳承書中特別透過具體的民歌傳承人物與代表作品,展現民歌的傳奇色彩。例如馬玉濤、辛禮生、郭蘭英等名家,他們或因天賦而崛起,或因勤奮傳承傳統,而成為民歌星河中的耀眼明星。他們的故事如同這片土地本身,充滿坎坷卻富有力量。從黃河沿岸的二人臺到太行山的左權小花戲,每一位傳承人的努力,讓這些古老旋律跨越時空,進入現代人的心靈。 ▎從民俗到文化藝術的演變本書不僅記錄民歌,更深入探討其文化內涵與演變歷程。透過對民歌分支如祁太秧歌、晉南小調等的剖析,讀者可以發現每段旋律背後,蘊藏著豐富的民俗意涵與社會背景。從「卷席片」的細膩到「號子」的高亢,再到融入戲劇元素的河曲二人臺,作者以優雅而理性的敘述方式,展現了民歌如何從鄉野走向舞台,並最終成為文化的靈魂所在。 ▎民歌比天高,文化永留存全書在後記中,以牛郎織女的傳說作為隱喻,將民歌喻為銀河中永恆的星辰,歌頌其亙古不息的生命力。張石山在書中不僅以精緻筆法讚美民歌的魅力,更表達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信心。民歌不僅是民俗的記憶,更是整個民族的情感聯結,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它如同一種不滅的文化星光,永遠在大地與人心之間迴響。本書正是對這片星空的最深情禮讚。 【本書特色】: 本書以深厚的文化視野與生動的敘述筆法,記錄民歌的悠久歷史與多元風貌,結合民俗學、音樂學與文學敘述,展現民歌與地方文化的深層連結。既有名家故事與代表作品的細緻描寫,又涵蓋民歌演變的社會背景與藝術價值。同時,書中融入對民歌旋律與語言的細膩剖析,讓讀者感受到民歌的藝術生命力與傳統文化質樸的魅力。
- 自序
-
第一章 滿園春色:民歌的芳華
-
一、漢人天性,能歌善舞
-
二、恣肆汪洋,山西民歌如海
-
三、多彩民歌板塊的嬌豔風情
-
四、保德之花—馬玉濤
-
五、河曲歌王—辛禮生
-
六、平遙民歌之光—郭蘭英
-
七、秧歌名角—「香蠻旦」
-
八、左權開花調—劉改魚的故事
-
九、羊倌歌手—石占明
-
十、滿園春色,繁星點點
-
-
第二章 二人臺:河曲唱響晉陝蒙的韻律
-
一、大河入晉,民歌傳奇的繁盛
-
二、從大俗到大雅,民歌的蛻變之路
-
三、河曲二人臺的當年盛況
-
四、傳承大師,重溫昔日風采
-
五、民歌與二人臺,怎樣合二為一
-
六、《走西口》的誕生與傳承
-
七、任艾英與《走西口》的初逢與情緣
-
八、引入哭板,成就民歌經典
-
九、與樊二牛相遇,現場感受二人臺
-
十、三度拜訪辛禮生,歌王晚年的風采
-
-
第三章 太秧歌:滋潤晉中大地的民間絮語
-
一、地肥水美,五穀飄香
-
二、祁太秧歌的悠久歷史
-
三、民間大師「香蠻旦」
-
四、剖析名曲〈交城山〉
-
-
第四章 左權小花戲:喧鬧太行山的山間風情
-
一、民歌百花爭艷,左權開花更紅
-
二、左權民歌調的古老傳承
-
三、大師劉改魚,民歌經典的延續
-
四、盲人宣傳隊,高歌傳民意
-
五、山村歌王—石占明
-
-
第五章 三晉繁花:滿天星斗映民歌
-
一、源遠流長的山西民歌
-
二、多姿多彩的民歌世界
-
三、解密「卷席片」的藝術內涵
-
四、細說民歌「號子」的歷史與特色
-
五、柳林彈唱的藝術魅力
-
六、臨縣傘頭秧歌的絢麗色彩
-
七、長治西火秧歌的文化傳承
-
八、晉南小調的柔美旋律
-
九、從民歌到戲劇的演變與聯結
-
- 神仙擋不住人愛人(代後記)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