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王羲之是众人皆知的“书圣”,他以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法艺术独步古今,魏晋玄学则是继先秦、两汉之后中国哲学的又一高峰,它不仅整合了秦汉儒道两家思想,而且融合了西土的佛教义理,中国哲学的儒、释、道精神内核由此形成,鼎盛的隋唐佛学随之开启,宋明理学也滥觞于此。“书圣”王羲之在东晋的出现,是玄学艺术化的体现,《书圣之玄》选取玄学代表人物郭象、嵇康为中心,研究王羲之的玄学思想和背景。全书穿针引线,将哲学思想和书法艺术一点一滴逐步打通。
- 版权信息
-
前言
-
一、王羲之和玄学
-
二、王羲之和郭象
-
三、王羲之和嵇康
-
四、研究现状
-
-
上篇 以郭象为中心论王羲之玄学思想和背景
-
第一章 以郭象为中心论王羲之隐逸思想和背景
-
第一节 王羲之的隐逸思想和经历
-
第二节 郭象《庄子注》山林和庙堂之说
-
第三节 江熙、沈居士、孙绰山林和庙堂之论
-
第四节 葛洪《抱朴子》隐逸思想
-
第五节 《晋书·隐逸传》记载的隐逸之士
-
-
第二章 以郭象为中心论王羲之叔父王廙“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
-
第一节 王廙“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研究现状
-
第二节 郭象玄学对王廙“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的影响
-
第三节 王廙“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的含义和意义
-
-
第三章 以郭象为中心论王羲之《兰亭诗》一首
-
第一节 王羲之无宗统思想的玄学背景:郭象“独化”、自为理论
-
第二节 王羲之“即顺理自泰”的玄学背景:郭象因循思想
-
第三节 王羲之反对“有心”的玄学背景:郭象“无心”
-
第四节 王羲之“任所遇”思想的玄学背景:郭象“任”的理论
-
-
第四章 王羲之《兰亭诗》儒、释、道内容
-
第一节 “欣此暮春,和气载柔。咏彼舞雩,异世同流”——《论语》“风乎舞雩”
-
第二节 “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庄子》万物平等
-
第三节 “相与无相与,形骸自脱落”——《庄子》“相与无相与”
-
第四节 “造真探玄根,涉世若过客”——道教葛洪“真”“玄根”
-
第五节 “悠悠大象运,轮转无停际”“造新不暂停”——佛教僧肇《肇论·物不迁论》
-
-
第五章 从《兰亭序》论王羲之生死观
-
第一节 王羲之《兰亭序》中的生死观
-
第二节 葛洪生死观
-
第三节 王羲之、葛洪生死观的矛盾
-
-
第六章 以郭象为中心论王羲之政论思想
-
第一节 王羲之“道胜宽和”、因循而为思想的玄学背景:郭象因循思想
-
第二节 王羲之“忘己”思想的玄学背景:郭象“忘己”思想
-
第三节 王羲之论“清谈”
-
-
-
下篇 王羲之和嵇康的比较研究
-
第七章 以道教和养生为中心论王羲之和嵇康
-
第一节 王羲之服散
-
第二节 王羲之服食
-
第三节 王羲之用药
-
第四节 嵇康《养生论》
-
第五节 嵇康《明胆论》
-
第六节 嵇康《述志诗》《游仙诗》等
-
-
第八章 以艺术为中心论王羲之和嵇康
-
第一节 酒会
-
第二节 书法或琴
-
第三节 友人和知音
-
-
第九章 以《老子》和“自然”为中心论王羲之和嵇康
-
第一节 王羲之和嵇康对《老子》的推崇
-
第二节 王羲之行书之大成是玄学“自然”的艺术化表达
-
-
第十章 以隐逸为中心论王羲之和嵇康
-
第一节 王羲之论山林阴雨生活的困扰
-
第二节 王羲之的病痛
-
第三节 王羲之面对病痛的无奈
-
第四节 嵇康的隐逸
-
-
第十一章 论王羲之和嵇康的个性
-
第一节 王羲之的个性
-
第二节 嵇康的个性
-
第三节 嵇康《释私论》和《管蔡论》
-
-
- 结论
- 参考书目
- 后记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