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後新儒家與現代之後:林安梧教授回甲誌慶學術論集

出版日期
201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51737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內容,係環繞林安梧教授學術研究為核心,針對後新儒學、及儒、釋、道三家與生活世界的融通,所做的專文研究。二〇一六年,恰逢林安梧老師回甲華誕,門人有感於長年來得自林老師各方啟益,遂假中興大學舉辦「後新儒學與現代之後——林安梧教授回甲學術會議」,既歡慶林老師壽辰,寄感念意;亦以文會友,與同道相期勉。會議結束,研究專文另再邀集專家外審,期達輔仁增善,思以勉學的目的。全書分列六個單元,共收錄二十三篇文章,除標誌對林老師學思歷程的回顧,亦是學人於專一主題的積學所得。
 學術志業是生長,也是照亮,由本論集中,來自海峽兩岸師友「對著講」、「接著講」的批判繼承與創造發展,更見後新儒學的發展活力。寄盼時時以「承天命、繼道統、立人倫、傳斯文」為志,同增儒學之新,共豐經典風華。
  • 編者序
  • 一、轉折、迴返、承繼、批判、發展:後新儒學的開啟
    • 從「血緣性縱貫軸」到「道的錯置」──論林安梧「後新儒學」思想的切入點
    • 後新儒學思想探微
    • 生活世界、存有之道、社會正義──林安梧「後新儒學」思想述要
  • 二、存有三態與生活世界:哲學關懷與理論建構
    • 由「一心開二門」到「存有三態論」
    • 道論詮釋學的基本構成與理論特徵──以林安梧先生詮釋學的存在論為中心
    • 從「兩層存有論」到「存有三態論」:根源性實踐方法論的意義及其可能向度
    • 「真存實感」與「乾坤並建」──林安梧先生「存有三態論」學術規模初探
    • 從「生活世界」到「場域性主體」:「存有三態論」內涵的現象學思路及其歷史定位
  • 三、乾坤並建與兩端一致:儒學的詮釋與開展
    • 走向生活世界的儒學──從林安梧教授《論語》學思想談起
    • 林安梧的後新儒學與儒學的新馬克思主義向度
    • 當代新儒學的朱子學研究:從牟宗三到林安梧
    • 人性善向論──對先秦儒家人性論的一種讀解
    • 談林安梧先生之船山易學
  • 四、自然場域與意義治療:林安梧先生對道家的闡析與發微
    • 由「意義治療」到「存有的治療」──林安梧關於異化問題之嶄新的思考
    • 《新道家與治療學──老子的智慧》的《老子》詮釋析論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的白話翻譯與注釋
    • 境界與場域──牟宗三與林安梧對《老子》「自然」概念的不同理解
    • 道家的歷史意識詮釋──兼言林安梧、賴錫三的「新道家」思考
  • 五、不離生活世界的哲學思考:林安梧先生的現實關懷
    • 後新儒家教育哲學探論──以林安梧先生為代表
    • 林安梧先生的學識與其哲學的展望
    • 太極拳作用於太極人生之開顯
  • 六、附錄
    • 後新儒家與現代之後學術研討會有感
    • 承天命、繼道統、立人倫、傳斯文:「後新儒學」與「現代之後」學術研討會──林安梧教授回甲學術會議側記
  • 林安梧教授著作簡目
  • 元亨書院簡介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