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行旅,在深邃亞細亞:穿越國境,一萬五千公里的孤獨歸旅

出版日期
2015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248488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你嚮往一趟孤獨的旅程嗎?
你曾帶自己出走,恣肆冒險、放逐流浪?
亞細亞的多元及深邃之美,召喚年輕的男子上路。
一萬五千公里,是一個旅人迢迢的歸鄉之旅,
也是喚醒生命重新出發的起點……
獨自旅行,讓我們學會闖蕩,發現未曾看見的自己。

一個人的移動,或者結伴同行,究竟有何不同?三十歲的鐘偉倫獨自展開長達半年的旅行,從紐約出發,穿越國境,一路向神祕東方探索。一萬五千公里的足跡,遍及北印度、中南半島、印尼、尼泊爾、泰國……行經漠土荒原、山中孤村,親近佛國,攀登雄偉聖母峰,目睹星辰下碎裂冰川的絕美,以及恆河畔一場生死流轉……鐘偉倫在旅行中體會孤獨,在孤獨中強大自己。他說:旅行,使內在養成了一頭老虎!
從西方重返故鄉東方,亞細亞的深邃美麗,召喚鐘偉倫踏上旅途。這是一趟尋找生命意義的旅行!準備出發,向未知的世界探索,在旅行中認識世界,也了解自己。
透過旅者之眼,跟著鐘偉倫走過一萬五千公里的足跡,我們不只經歷了一場生動的亞洲之行,更在這段孤獨歸旅中,隨著他旁徵博引,以電影、社會哲史學與自我辯證,從內心開啟一個更為廣袤的世界。


|專文推薦|
褚士瑩╱公益旅行家

|具名推薦|
Q娜小姐╱自助旅行、沙發客旅行達人
林輝╱旅行寫作人,來自香港
船橋彰╱旅行文學作者
藍白拖╱背包旅人
(依姓氏筆畫排列)


◎踏上一場孤獨歸旅,將自我歸零,重新找到內在與世界的連結
在夢想與現實間疲乏地拉扯,恐懼於橫亙未來的不確定感,鐘偉倫拋下一切,開啟了一場繞了遠路的歸鄉之旅。走過充滿各種氣味的城市、擁擠的貧民窟與星空下的沙漠,逐漸拋去刻板印象,開始在「不確定」中體會旅行的樂趣,在喧囂的環境中得到內心的寧靜。
穿梭於國境之間,從最底層的生活需求到世界變化的脈動,對照自身的經驗、不同意識形態與文化的展演,他反覆進行孤獨旅程中的自我對話,尋找旅行的意義,不自覺地讓內心逐漸壯大,成為一個開闊的世界。
而長時間的旅程,讓鐘偉倫彷若身處於時間的颱風眼,倦怠於曾經感覺新奇刺激的事物,讓旅行成為另一種日常狀態。於是,在旅行的中點,他重新啟動被磨鈍的感官,進行更為深層的自我檢視:如果旅行是一場逃避,那麼,逃避之後呢?


◎直視恐懼,尋回生命的聯繫點,一場永不結束的自由行旅
在世界的頂峰之下,他看見消逝中的黑暗絕景,思考殺戮與生命的真義;為親見聖母峰頂而攀上卡拉波特,卻在碎裂冰川之上找到自我與過去的聯繫。鐘偉倫反覆進行將自我抽離於熟悉的「日常」與「旅行」的過程,逐漸看見生命的本質,習得「直視恐懼」與建立自我價值。這是一場不斷蛻變的生命旅程,即使放下行囊,亦不會停止。

「我想,一切都沒什麼改變。我一個人出發,一個人回來。但我心裡的美洲虎再也不會被追求安穩的柵欄所囚禁,心裡一旦開闊自由,那麼,旅程對我來說,離結束也還遠得很。」
  • 推薦序╱旅行是為人生找定義
  • 推薦序╱走進,陌生的亞洲
  • 前言╱歸返,前往深邃亞細亞
  • 緣起╱停滯與困惑,在啟程之前
  • 輯壹、橙土之路:不可思議的印度
    • I 印度印象
      • 抵達
      • 孟買的氣味
      • 「你知道,這裡是達拉維吧?」
      • 奧蘭卡巴,二十公斤的靈性散步
      • 三等車票、種姓制度與海洋孤島
      • 印度式腹瀉
      • 殺價到三分之一的沙漠駱駝行
    • II 盡覽赤裸坦蕩的生死流轉
      • 世界遺產,昔日的科學遺跡
      • 販賣夢想的國度、寶石騙子與反詐騙
      • 尼桑木丁聖墓,震顫與羞恥並存的震撼教育
      • 泰姬瑪哈陵,敗家子的永恆淚珠
      • 牛糞中的神性,瓦拉那西
      • 菩提迦耶與COMME des GARÇONS
    • III 雪白山峰與渾濁的生命之城
      • 大吉嶺,廓爾喀之地
      • 虎山,與白色山峰的無形連結
      • 加爾各答,陳腐卻懷舊的榮光
      • 「來作我的光」,德蕾莎修女與垂死者之家
      • 泰戈爾之家,對比渾沌的明朗純真
      • 在印度搭火車
  • 輯貳、山火之霾:遮蔽的天空下
    • I 黎明將至的佛國勝景
      • 匯兌詐騙,即將消逝的職業
      • 雪達光大金塔,清晨的第一道曙光
      • 改變,正在發生
      • 純真茵萊湖,我的腦內釘子戶
      • 來自先進國家的景點收集者?
      • 黃昏之際,或黎明來臨前的國度?
      • 華人的願景,明日的緬甸
    • II 身在其中的舒緩與亟欲逃離的安定
      • 與背包客同行
      • 流浪基因?
      • 蒲甘的小導遊
      • 夜行大金石,星空下的神祕體驗
      • 泰國,考山路的背包客大觀園
      • 素可泰,佛的金指
      • 身在其中,便想逃離;而離開之後,卻又想念
      • 異域,美斯樂,他們的故鄉
    • III 穿越國境的長途移動
      • 慢船直行琅勃拉邦
      • 時尚的暈眩,香通寺
      • 當你決定要離開,所有事情會自己動起來
      • 「我該怎麼辦」,午睡的哲學家
      • 旅途中的豔遇?
      • 中土世界般的地下水道,崆瀧洞
      • 越南,太陽之南,國境之東
      • 巨大的小個子,胡志明爺爺
      • 雨中的下龍灣
      • 被騙的風險與麻煩,就是便宜的代價
  • 輯參、瑞水之濱:想像海洋那頭
    • I 越南,颱風眼內,旅行中線
      • 移動,令人著迷
      • 會安,旅行的中線
      • 越南是我們的一面鏡子
      • 芽莊,旅行中的颱風眼
      • 大叻,瘋狂之屋
      • 旅行中的颱風眼
      • 意識形態的兩種展演,以及超越之後的……
      • 沒有面孔的台灣旅人
    • II 印尼,在旅程的折返點,做個觀光客
      • 旅行之神;附魔者
      • 聖地,勝地──婆羅浮屠
      • 旅人是收集回憶的容器,波羅莫火山
      • 峇里島,旅行者與觀光團
      • 五月四日的相對論
      • 印尼的日常風景,龍目島
      • 折返點
      • 旅行者與觀光客
    • III 星馬,粗糙喧囂媚俗新舊華洋土回文化混雜之美
      • 歡迎來到新加坡!
      • 《百年孤寂》之鬼魅況味,麻六甲
      • 國家清真寺,文化多樣性
      • 香臭混雜,美極的馬來西亞
  • 輯肆、奇風之境:盡頭或源頭?
    • I 緊挨著大地,聆聽風中神祇之耳語
      • 帕蘇帕提拿火葬場與博達拿佛塔
      • 消逝中的加德滿都黑暗絕景
      • 奇旺,與動物重建關係的期望之徑
      • 雜貨店小女孩的浪漫插曲
      • 倫比尼,殺價的果報
      • 仁慈的殺戮?
      • 山中的四日健行
      • 阿婆之城們,坎提普爾、巴克塔布和帕坦
    • II EBC,聖母峰基地營
      • 山中孤村,所謂與世隔絕的祕境
      • 要命的高山反應
      • 青空下的漠土荒原,與我的雪巴嚮導
      • 廣袤星辰下的卡拉波特,與碎裂冰川底的基地營
      • 魯卡拉,班機延誤帶來的繁榮
    • III 尾聲
      • 旅行中的音樂
      • 血祭迦梨女神,生命之輕重?
      • 沉重的負載
      • 俗世,我回來了
  • 後記╱歸返之後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