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以中國現代文學書寫為素材,從身體視角研究二十世紀中國政治文化的內在邏輯。
人類思想史的源頭,東方以「貴身論」為中心形成了「身本論」傳統,西方以身心二分法為中心形成了心本論的理路。五四文化革命時期文學描寫中普遍存在身體病理隱喻,左翼革命時期身體書寫以犧牲美學和勞動美學為圭臬;二十世紀八○年代以來的「身體寫作」則堅持一種「身體消費」立場。
本書還從饑餓政治、性政治、疾病政治的內在理路出發,討論了窮愁、怨恨、陶醉、孤獨等四種身體的「在世狀態」。最後,以身體本位的貴身論倫理學作結。
人類思想史的源頭,東方以「貴身論」為中心形成了「身本論」傳統,西方以身心二分法為中心形成了心本論的理路。五四文化革命時期文學描寫中普遍存在身體病理隱喻,左翼革命時期身體書寫以犧牲美學和勞動美學為圭臬;二十世紀八○年代以來的「身體寫作」則堅持一種「身體消費」立場。
本書還從饑餓政治、性政治、疾病政治的內在理路出發,討論了窮愁、怨恨、陶醉、孤獨等四種身體的「在世狀態」。最後,以身體本位的貴身論倫理學作結。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