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亞隆文選

出版日期
2020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693938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美國當代精神醫學大師、造詣高深的心理治療思想家──歐文•亞隆(IrvinD.Yalom)以《亞隆文選》與台灣書迷深情相遇了;這是一部教學型文選,成書於1998年,歷經22年,中文版雖然遲滯,但終於登台了,讓無論有沒有心理學基礎的讀者們,都能透過小說化的病人,學習到存在治療觀念與起源。

現年89歲的亞隆,生於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他深化以人際關係為基礎的心理治療理論,早已是學習團體諮商時的聖經,也成為美國團體治療的當代權威,並將存在主義哲學融入心理治療之中,開創風格獨特、也啟發無數人的治療思想。曾任教於美國史丹佛大學,目前是該校榮譽退休教授,仍在加州執業。

《亞隆文選》要面世了;倚天既出,誰與爭鋒??是的,除了自身專業實務外,亞隆大師的寫作功力也不遑多讓,多次獲得歐美小說與非小說文學奬類。從《亞隆文選》讀者可以感受到亞隆寫作的豐富多樣性;從具體臨床的實務、抽象的理論,乃至文學,無論是小說或經典教科書,他都善用心理治療探索人類的本質,以坦率、深具啟發性的自傳式風格,打開讀者眼界。

最初驅使他展開職涯的是,對敘事強烈的熱情,這份熱情也將這本書是4部分的內容(團體心理治療、存在心理治療、融合團體和存在心理治療,以及寫作)緊緊的繫在一起。全書的架構反應出亞隆職涯的發展軌跡,選入的內容包括,他的教科書節錄、得奬專業論文,之前未發表的案例,以及《愛情劊子手》、《診療椅上的謊言》、《當尼采哭泣》的摘錄。

此外,亞隆也為每一個主題,書寫介紹文字,聚焦於其著作出版後的職涯與思考的演進,不同的讀者,都可以獲益良多:喜歡亞隆臨床實務者,將受其小說入門文字所吸引,一般讀者對於心理治療實務會有更多的理解與欣賞;亞隆大師以心理文學作家的腳色出發,在《亞隆文選》裡,更為我輩還原學術圈、關於原創的真相,引領萬千的讀者群們重返現場⋯。

舉個書中文本著墨甚多、提出佐證的例子吧,讀者會動容的發現,原來尼采的心理學領域應有的學術地位,只有亞隆可以還給他。弗洛依德對年長他12歲的尼采,有著瑜亮情結,為了想當上(原創思想家)一人偉大發現,因此,他總是避談「自己曾經閱讀尼采的著作,唯恐被剝奪掉自己原創者的成就感⋯」亞隆大師剖析,為什麼沒有尼采的大名?為什麼尼采一直被自外於偉大精神病學歷史、心理治療教科書裡,但事實上,尼采與現代心理治療的關聯性,根本盤根錯節,也無法切割。

尼采生不逢時,生活在最不是時候的時代,也最不是地方的地方;19世紀的中歐、1844年,比弗洛依德早12年誕生的尼采,與現代心理治療的關聯性,根本盤根錯節,也無法切割。

「從未在醫學或精神病學領域明確講述什麼,但是他已經萌生有關訓練治療師的想法:醫師要先能治療自己,從而治療病人。讓這個成為自己最有價值的本事──病人就能親眼見識到治癒自己的人…縱使治療師渾身是傷,仍然可以為病人指出一條道路──治療師是指導者,不是輸送帶。」

他的洞識非同凡響,直到一個世紀後的今天,仍然為哲學探索加油添煤。獨特的敏銳和直覺,喜歡單刀直入發掘真理,再淬鍊出充滿哲理的格言流傳後世。諸多領域,包括美學、道德、歷史、語言學、政治學、音樂──皆受益於尼采耀眼的理論。

他說,「好的格言,歲月巨輪輾之不碎,雖千百年猶堪玩味,滋養後世後代心靈。是文學上之一大悖論,是恆變中的長久不變,若鹽之鹹味永保,若美食之齒頰留香味常在,好的格言其雋永亦如此。」

他也說,我們此生的工作,應該是讓大自然更平衡,讓我們的本性更完美。對於我們必要的內心工作,他第一個格言是「成為你自己。」第二個是:「殺不死我,就會使我更堅強。」他的傳世著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目前每為大學採用的標準教科書,但在出版第一年,僅賣出一百本。

1908年,心理分析年會舉辦的兩次會議,全程討論的都是尼采。會議記錄裡,弗洛依德承認尼采在直覺式方法上的見解,與那些以冗長系統化科學實證心理分析的結果竟有驚人的相似處。包括確認尼采是第一位發現發洩、壓抑、遺忘、假裝生病、對生命無常過度敏感症,以及精神生活的本能──包含性和虐待本能的重要意義。

雖然弗洛依德不時會宣稱自己沒讀過尼采的書,但是有時候又承認他確實想要讀尼采的書,卻被攪得頭暈眼花,密密麻麻,頁頁皆真知灼見,與自己的看法竟如此相似,讓他心煩意亂。

傳記作者恩尼斯特瓊斯說,弗洛依德在一座眾神殿裡供奉著幾個偉大人物,他說自己絕對無法獲致他們的成就。這些人物裡有歌德、康德、伏爾泰、達爾文、叔本華…和尼采。

附錄,即選錄的~導言、第九章、第十章原文版,讓亞隆質樸溫潤的文本,盡在教學用與心理學小說間。
  • 序文
  • 第一卷 團體治療
    • 第一章 治療要素:治療的關鍵
      • 導言
      • 治療要素
      • 灌輸希望
      • 普世皆同
      • 知識傳達
      • 利他主義
      • 原生家庭團體重現
      • 培養社交技巧
      • 行為模仿
      • 感情宣洩
      • 存在要素
      • 團體凝聚力
      • 人際學習
      • 團體是社會縮影
    • 第二章 專注當下的治療師
      • 導言
      • 治療師:專注當下
      • 過程的定義
      • 過程專注:團體力量的來源
      • 治療師當下的任務
      • 當下啟動的技巧
      • 過程釐清的技巧
      • 過程的認知
      • 常見的團體焦慮
      • 過程評論:理論概述
    • 第三章 特殊團體的團體治療─住院病人、酒精成癮病人、絕症病人與失親者
      • 導言
      • 住院病人的臨床環境
      • 帶領的策略及技巧
      • 進階住院治療團體:一種工作模式
      • 團體治療與酒精上癮
      • 導言
      • 末期病人團體治療
      • 失親團體治療
      • 失親團體的技巧與主題
  • 第二卷 存在治療
    • 第四章 四大終極關懷
      • 導言
      • 存在心理治療
      • 存在治療:一種動力心理治療
      • 存在導向:陌生卻熟悉
      • 存在心理治療的領域
      • 存在治療與學術圈
    • 第五章 死亡、焦慮與心理治療
      • 導言
      • 死亡
      • 生死相依
      • 面對死亡:個人的改變
      • 死亡與焦慮
      • 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中對死亡的忽略
      • 死亡焦慮:一種精神病理模型
      • 獨特性
      • 終極拯救者
      • 精神病理的整合觀點
      • 死亡與心理治療
      • 死亡是為極限狀態
      • 死亡是焦慮的根本來源
      • 心理治療的問題
      • 生活滿足與死亡焦慮:治療的立足點
      • 死亡麻痺
  • 第三卷 談寫作
    • 第六章 文學中的心理學
      • 導言
    • 第七章 心理學看文學 ─ 「用心理學的觀點談海明威」
      • 導言
      • 從心理學看海明威
    • 第八章 從心理醫師到小說作家
      • 導言
      • 《日漸親近》(Every Day Gets A Little Closer):一項治療實驗及記述
      • 我的前言
      • 金妮的前言
      • 我的筆記
      • 金妮的筆記
      • 我的後記摘錄
      • 《愛情劊子手》:個案情節成為短篇小說
      • 《愛情劊子手》:導讀
      • 〈如果強姦不犯法……〉
    • 第九章 教學用小說
      • 《當尼采哭泣》第12章
      • 弗里德里希.尼采寫給彼得.加斯特的信
      • 兩個治療師的故事
      • 受傷的治療師:情況危急
      • 翻轉情勢─另一版本
      • 誰是病人?誰是治療師?
      • 《當尼采在哭泣》第20章
    • 第十章 心理學小說
      • 透明
      • 治療的界線
      • 當下
      • 一躍而入純粹的虛構
      • 小說是虛構的?事實是真實的?
      • 謊言與心理治療
      • 《診療椅上的謊言》:序曲
  • 附錄 原文版驚艷摘錄
    • Introduction
    • CHAPTER 9 The Teaching Novel
    • CHAPTER 10 The Psychological Novel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