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微生物學

出版日期
2018/03/02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194466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依據「考選部命題大綱」為架構,從微生物的形態及結構,細菌生長及培養,細菌的遺傳,滅菌、消毒及抗菌治療,感染與疾病及免疫概論等基本理論做探討,承接各種重要病原菌、醫用真菌學、介於細菌和病毒間的病原體,而後轉論病毒學及RNA病毒群、DNA病毒群、肝炎病毒及其他病毒群等主題,最後再以寄生蟲及病媒節肢動物做總結,將廣奧的微生物學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做基本知識的分類與整理,簡單明瞭,符合醫護相關科系學生課程之需要;並「榮獲國家考試參考用書」。
「全新改版」重點如下:
1.全彩印刷:內文穿插微生物及疾病相關照片或作用機轉流程圖,共收錄360餘幅圖照片,圖文配合以加深學習印象。
2.二版修訂特別邀請了資深教師依近期研究結果、時事,進行了章節架構重整。
‧四章全新內容由林育興博士編著:第1章〈緒論〉、第2章〈細菌的形態及結構〉、第3章〈細菌的生長及培養〉,及第5章〈滅菌、消毒及抗菌治療〉。
‧洪紹文博士修訂:第4章〈細菌的遺傳〉。
‧林明鋒博士修訂:第6章〈感染與疾病〉、第8~11章〈化膿性球菌、革蘭氏陽性桿菌、革蘭氏陰性腸內桿菌、其他革蘭氏陰性桿菌〉,及第13章〈螺旋體、放線菌、立克次氏菌、披衣菌、黴漿菌與尿漿菌〉。
‧楊續研資深講師大幅修訂:第7章〈免疫概論〉。
‧李忠信博士修訂:第12章〈醫用真菌學〉、第18~22章〈寄生蟲學緒論、原蟲、線蠕蟲、扁蠕蟲及病媒節肢動物〉。
‧戴國峯博士修訂:第14~17章〈病毒學概論、RNA病毒群、DNA病毒群、肝炎病毒及其他病毒群〉。
3.全書巨細靡遺地說明,配合最新國考試題,以黑體字標示重點,並在章末整理「重點回顧」,確實掌握學習要點。
4.「課後復習」單元參考歷屆國考試題之題型及命題方向,讓讀者輕鬆掌握得分之鑰。
5.中英文雙索引,利於迅速查閱微生物專有名詞。
6.「致病總表」書卡隨身攜帶的設計,提供讀者考前快速瀏覽加深記憶。
  • Chapter1 緒論/林育興
    • 第一節 在我們生活中的微生物
    • 第二節 微生物命名及分類
    • 第三節 微生物學的發展歷史
      • 微生物的第一次發現(西元1673~1678年)
      • 自然發生學說(西元1857年以前)
      • 微生物學的發展黃金時期(西元1857年~1914年)
      • 現代化學療法的誕生(西元1910年~1944年)
      • 現代微生物學的發展(西元1940年~迄今)
    • 第四節 微生物學與醫護人員的關聯
  • Chapter2 細菌的形態及結構/林育興
    • 第一節 真核及原核細胞的比較
    • 第二節 細菌的大小、形態及排列
    • 第三節 細菌的結構
      • 外層結構
      • 內部結構
      • 特殊構造
    • 第四節 微生物的研究方法
      • 染色法
      • 顯微鏡
  • Chapter3 細菌的生長及培養/林育興
    • 第一節 細菌的生長與分裂
      • 微生物生長的定義
      • 細胞分裂
      • 細菌的生長時期
      • 菌落的生長發展
      • 細菌生長的測定
    • 第二節 影響細菌的生長因子
      • 物理因子
      • 營養因子
    • 第三節 細菌的培養
      • 培養基
      • 細菌純培養方法
      • 菌落的形態
    • 第四節 細菌的新陳代謝
      • 醣類的代謝
      • 蛋白質及脂肪的代謝
      • 生物合成的途徑
  • Chapter4 細菌的遺傳/詹哲豪、林綉茹、楊續研、洪紹文
    • 第一節 遺傳物質的結構與功能
      • DNA的基本組成
      • 細菌的遺傳物質
      • 細菌染色體外的遺傳物質-質體
      • DNA的複製
      • 遺傳物質的表現
      • 轉錄作用
      • 轉譯作用
    • 第二節 細菌性狀的變異
      • 暫時性變異
      • 永久性變異
    • 第三節 DNA的修復系統
    • 第四節 遺傳物質的轉移與重組
      • 轉形作用
      • 轉導作用
      • 接合作用
      • 轉位作用
    • 第五節 基因工程
  • Chapter5 滅菌、消毒及抗菌治療/林育興
    • 第一節 滅菌及消毒的原則
    • 第二節 化學抗菌劑
      • 試劑的效力
      • 化學試劑效力的評估方法
      • 消毒劑的選擇
      • 試劑的作用機制
      • 特定的化學抗菌劑
    • 第三節 物理滅菌
      • 乾熱、溼熱及巴斯德滅菌法
      • 冷藏、冷凍、乾燥、冷凍乾燥法
      • 放射線
      • 聲波與超音波
      • 過濾法
      • 滲透壓
    • 第四節 化學治療方法
      • 抗菌藥劑
      • 抗黴菌藥物
      • 抗病毒藥物
  • Chapter6 感染與疾病/詹哲豪、池宇佳、楊續研、林明鋒
    • 第一節 生物群落互動模式
      • 共生的型式
      • 正常菌叢與伺機性感染
    • 第二節 微生物的致病機轉
      • 感染的定義及引發傳染性疾病的步驟
      • 微生物的傳染途徑
      • 微生物的致病因素
    • 第三節 宿主的防禦機制
      • 非特異性防禦
      • 特異性防禦
    • 第四節 感染性疾病的表現
    • 第五節 醫療照護相關感染與防治
    • 第六節 新興傳染病
  • Chapter7 免疫概論/楊續研
    • 第一節 免疫系統
      • 先天性免疫
      • 後天性免疫
    • 第二節 抗原與抗體
      • 抗原
      • 抗原與血型
      • 抗體
    • 第三節 血清學試驗:在試管內測試抗原-抗體反應
    • 第四節 補體系統
    • 第五節 主要組織相容性基因複合物(MHC)
    • 第六節 免疫細胞與淋巴系統
      • 參與免疫反應的細胞
      • 淋巴系統
    • 第七節 免疫反應與細胞激素
      • 細胞性免疫
      • 細胞激素
      • 體液性免疫
    • 第八節 過敏反應
      • 過敏反應
      • 藥物過敏
    • 第九節 其他免疫反應
      • 移植免疫
      • 腫瘤免疫
      • 自體免疫
      • 免疫缺陷及相關疾病
      • 疫苗接種
  • Chapter8 化膿性球菌/詹哲豪、池宇佳、林明峰
    • 第一節 葡萄球菌屬
    • 第二節 鏈球菌屬
    • 第三節 肺炎鏈球菌
    • 第四節 奈瑟氏雙球菌屬
      • 腦膜炎雙球菌
      • 淋病雙球菌
  • Chapter9 革蘭氏陽性桿菌/詹哲豪、池宇佳、林明鋒
    • 第一節 不帶芽孢的革蘭氏陽性桿菌
      • 白喉棒狀桿菌
      • 李斯特菌屬
      • 分枝桿菌
    • 第二節 需氧帶芽孢桿菌
      • 炭疽桿菌
      • 其他需氧帶芽孢桿菌
    • 第三節 厭氧帶芽孢桿菌
      • 產氣莢膜桿菌
      • 破傷風桿菌
      • 肉毒桿菌(臘腸毒桿菌)
      • 困難梭狀芽孢桿菌
  • Chapter10 革蘭氏陰性腸內桿菌/詹哲豪、林綉茹、林明鋒
    • 第一節 腸內桿菌科簡介
    • 第二節 沙門氏桿菌屬
    • 第三節 志賀氏桿菌屬
    • 第四節 大腸桿菌屬
    • 第五節 克雷白氏桿菌屬
    • 第六節 沙雷氏桿菌屬
    • 第七節 變形桿菌屬
    • 第八節 腸桿菌屬
    • 第九節 鼠疫桿菌
  • Chapter11 其他革蘭氏陰性桿菌/詹哲豪、林綉茹、林明鋒
    • 第一節 革蘭氏陰性厭氧桿菌
      • 類桿菌屬
      • 梭狀桿菌屬
    • 第二節 葡萄糖非發酵性桿菌
      • 綠膿桿菌
      • 伯克氏菌屬
      • 鮑氏不動桿菌
    • 第三節 弧菌
      • 霍亂弧菌
      • 創傷弧菌
      • 腸炎弧菌
    • 第四節 挑剔性革蘭氏陰性桿菌
      • 嗜血桿菌屬
      • 陰道伽氏桿菌
      • 博德氏桿菌屬
      • 嗜肺性退伍軍人病桿菌
    • 第五節 人畜共通病原菌
      • 布魯氏桿菌屬
      • 巴氏桿菌屬
      • 法蘭西氏桿菌屬
    • 第六節 曲狀桿菌與幽門螺旋桿菌
      • 曲狀桿菌
      • 幽門螺旋桿菌
  • Chapter12 醫用真菌學/詹哲豪、林綉茹、李忠信
    • 第一節 總論
      • 真菌的構造
      • 真菌的形態
      • 真菌的一般性質
      • 真菌的分類
    • 第二節 表皮黴菌
    • 第三節 皮下黴菌
      • 申克氏孢子絲菌
      • 產色黴菌病之病原菌
      • 足菌腫之病原菌
    • 第四節 全身性感染黴菌
    • 第五節 伺機性真菌
      • 麴菌
      • 念珠菌
      • 新型隱球菌
      • 肺孢子菌(肺囊菌)
  • Chapter13 螺旋體、放線菌、立克次氏菌、披衣菌、黴漿菌與尿漿菌/詹哲豪、林綉茹、林明鋒
    • 第一節 螺旋體
      • 梅毒螺旋體
      • 疏螺旋體屬
      • 鉤端螺旋體屬
      • 其他螺旋體細菌
    • 第二節 放線菌
      • 放線菌屬
      • 奴卡氏菌屬
    • 第三節 立克次氏菌
    • 第四節 披衣菌
    • 第五節 黴漿菌與尿漿菌
  • Chapter14 病毒學概論/詹哲豪、顏瑞鴻、戴國峯
    • 第一節 病毒的一般性質
      • 病毒的定義
      • 病毒的大小
      • 病毒的構造
      • 病毒的形態
      • 病毒的分類
      • 病毒對物理、化學作用的反應
      • 病毒的培養、測定與定量
      • 病毒的增殖
      • 干擾作用與干擾素
      • 病毒的致病原理與傳播
      • 病毒感染的診斷、治療與預防
    • 第二節 噬菌體
  • Chapter15 RNA病毒群/詹哲豪、顏瑞鴻、戴國峯
    • 第一節 正黏液病毒
      • 流行性感冒病毒
      • 新型A型流感
    • 第二節 副黏液病毒科與德國麻疹病毒
      • 副黏液病毒科
      • 德國麻疹病毒
    • 第三節 小RNA病毒與杯狀病毒
      • 小RNA病毒科-腸病毒屬
      • 小RNA病毒科-鼻病毒屬
      • 杯狀病毒科-諾羅病毒
    • 第四節 呼吸道腸道孤兒病毒科
      • 呼吸道腸道孤兒病毒
      • 輪狀病毒
    • 第五節 桿狀病毒
      • 狂犬病毒
    • 第六節 節肢動物媒介病毒
      • 套膜病毒科
      • 黃病毒科
    • 第七節 出血性病毒
      • 漢他病毒
      • 馬堡病毒
      • 伊波拉病毒
      • 拉薩病毒
    • 第八節 冠狀病毒
      • SARS冠狀病毒
      • 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
  • Chapter16 DNA病毒群/詹哲豪、顏瑞鴻、戴國峯
    • 第一節 腺病毒
    • 第二節 疱疹病毒科
      • 單純疱疹病毒
      • 水痘-帶狀疱疹病毒
      • 巨細胞病毒
      • EB病毒
    • 第三節 痘病毒科
      • 天花病毒與牛痘病毒
  • Chapter17 肝炎病毒及其他病毒群/詹哲豪、顏瑞鴻、戴國峯
    • 第一節 肝炎病毒
      • A型肝炎病毒
      • B型肝炎病毒
      • C型肝炎病毒
      • D型肝炎病毒
      • E型肝炎病毒
      • G型肝炎病毒
    • 第二節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
    • 第三節 腫瘤病毒
      • DNA腫瘤病毒
      • RNA腫瘤病毒
    • 第四節 感染性變性蛋白質與類病毒
      • 感染性變性蛋白質
      • 類病毒
  • Chapter18 寄生蟲學緒論/詹哲豪、顏瑞鴻、李忠信
    • 第一節 寄生蟲學簡介
      • 寄生蟲學的定義
      • 醫學上重要寄生蟲的特性
    • 第二節 寄生蟲的分類
    • 第三節 寄生蟲的感染及致病性
    • 第四節 我國寄生蟲之流行現況
  • Chapter19 原蟲/詹哲豪、顏瑞鴻、李忠信
    • 第一節 原蟲的分類與一般性質
    • 第二節 腸道原蟲
      • 大腸纖毛蟲
      • 隱孢子蟲及環孢子蟲
      • 痢疾阿米巴及共生性或非致病性阿米巴
      • 梨形鞭毛蟲
      • 口腔滴蟲
    • 第三節 陰道滴蟲
    • 第四節 組織及血液內原蟲
      • 剛地弓形蟲
      • 致病性獨立自由生活阿米巴
      • 瘧原蟲屬
      • 血液及組織的鞭毛蟲
      • 巴貝斯蟲屬
  • Chapter20 線蠕蟲/詹哲豪、顏瑞鴻、李忠信
    • 第一節 腸道線蟲
      • 蛔蟲
      • 犬弓蛔蟲
      • 蟯蟲
      • 鉤蟲
      • 糞線蟲
      • 鞭蟲
      • 菲律賓毛線蟲
      • 安尼線蟲
    • 第二節 血液及組織線蟲
      • 旋毛蟲
      • 廣東住血線蟲
      • 斑氏絲蟲
      • 馬來絲蟲
      • 羅阿絲蟲、蟠尾絲蟲及犬心絲蟲
  • Chapter21 扁蠕蟲/詹哲豪、顏瑞鴻、李忠信
    • 第一節 吸蟲
      • 肝吸蟲
      • 肺吸蟲
      • 腸吸蟲
      • 血吸蟲
    • 第二節 絛蟲
      • 擬葉目絛蟲
      • 圓葉目絛蟲
  • Chapter22 病媒節肢動物/詹哲豪、顏瑞鴻、李忠信
    • 第一節 病媒節肢動物總論
      • 節肢動物的特性與分類
      • 節肢動物與人類疾病的關係
    • 第二節 常見的病媒
  • 參考文獻
  • 中英索引
  • 英中索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