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1.係依據教育部最新公布之課程標準編著,適合醫護、食品、營養等相關科系學生及臨床人員使用。
2.內容詳盡,包括總論、免疫學、臨床細菌學、真菌學、病毒學及寄生蟲學六大範疇;並以現代醫學的角度,探討重要生物技術及其應用,例如:在健康食品中扮演舉足輕重角色的腸內益生菌;另增加人類新興疾病的最新資訊,如全抗藥性靜止桿菌(PDRAB)、G型肝炎病毒等。
3.內容深淺適中,力求理論與實際應用並重,輔以大量圖片、表格,重點以粗體字呈現,並於每章章末整理摘要及課後復習,書末附有彩色微生物照片,使讀者易於學習。
4.附有中-英、英-中索引,便於讀者迅速查閱。
2.內容詳盡,包括總論、免疫學、臨床細菌學、真菌學、病毒學及寄生蟲學六大範疇;並以現代醫學的角度,探討重要生物技術及其應用,例如:在健康食品中扮演舉足輕重角色的腸內益生菌;另增加人類新興疾病的最新資訊,如全抗藥性靜止桿菌(PDRAB)、G型肝炎病毒等。
3.內容深淺適中,力求理論與實際應用並重,輔以大量圖片、表格,重點以粗體字呈現,並於每章章末整理摘要及課後復習,書末附有彩色微生物照片,使讀者易於學習。
4.附有中-英、英-中索引,便於讀者迅速查閱。
-
CHAPTER 1 緒論
-
第一節 微生物概論
-
微生物的定義
-
微生物的範疇
-
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
微生物學的領域範圍
-
醫用微生物的涵蓋範圍
-
微生物的命名及分類
-
-
第二節 微生物學的發展史
-
微生物的發現
-
自然發生說與巴斯特的實驗
-
微生物與疾病的關係
-
微生物與發酵的關係
-
微生物的純種培養
-
柯霍與柯霍氏假說
-
免疫學的發展
-
化學治療與抗生素
-
病毒學的發展
-
分子生物學的時代
-
-
第三節 微生物的重要性
-
微生物的應用
-
微生物與護理人員的關係
-
第四節 研究方法
-
染色
-
檢視法
-
分離培養法
-
-
-
CHAPTER 2 細菌解剖學
-
第一節 細菌的形態及其大小
-
球菌
-
桿菌
-
螺旋菌
-
-
第二節 細菌細胞的構造
-
細菌的外部結構
-
鞭毛及中軸纖維
-
菌毛及性菌毛
-
莢膜、醣盞及黏質層
-
細胞壁
-
細胞膜
-
細胞質
-
染色體
-
核糖體
-
包涵體
-
內孢子(芽孢)
-
-
-
CHAPTER 3 細菌生理學
-
第一節 細菌的生長與繁殖
-
細菌的增殖方式
-
細菌族群的生長曲線
-
細菌的計數方法
-
細菌菌落特性的描述
-
-
第二節 細菌生長的條件
-
環境影響因素(物理條件)
-
溫度
-
酸鹼值
-
滲透壓與離子強度
-
氧氣
-
營養影響因素(化學條件)
-
代謝能量來源
-
代謝物質(構成元素)來源
-
生長因子來源
-
培養基
-
細菌保存的方法
-
-
第三節 細菌的代謝
-
分解反應
-
醣類分解反應
-
蛋白質分解反應
-
脂質分解反應
-
生化合成
-
代謝的調節
-
-
-
CHAPTER 4 細菌遺傳學
-
第一節 遺傳物質的結構與功能
-
DNA 的基本組成
-
遺傳物質的表現
-
DNA 的複製
-
轉錄作用
-
轉譯作用
-
-
第二節 細菌性狀的變異
-
暫時性變異
-
永久性變異
-
遺傳物質轉換性突變
-
-
第三節 遺傳工程
-
遺傳工程
-
DNA 的來源
-
基因體DNA 基因庫
-
cDNA 基因庫
-
合成DNA
-
遺傳工程的應用
-
其他重要生物技術
-
新興之生物技術
-
幹細胞
-
組織工程
-
基因體學
-
蛋白質體學
-
生物晶片
-
基因治療
-
新藥開發技術
-
基因改造農作物
-
轉殖基因動物
-
動物複製
-
-
-
CHAPTER 5 滅菌與消毒
-
第一節 滅菌的原理及方法
-
名詞定義
-
影響微生物生長或代謝的變因
-
控制微生物生長或代謝的方式
-
物理方式滅菌及消毒
-
加熱法
-
冷凍法
-
輻射線
-
過濾法
-
高張環境
-
聲波振動
-
化學方式滅菌及消毒
-
破壞細胞膜之藥劑
-
破壞蛋白質立體結構之藥劑
-
改變蛋白質構造之藥劑
-
改變核酸構造之藥劑
-
-
第二節 化學治療
-
名詞定義
-
抗菌藥劑的制菌機轉
-
抗真菌類化學藥劑
-
抗病毒之化學藥劑
-
抗腫瘤之化學藥劑
-
影響抗微生物藥劑活性的因素
-
微生物的抗藥性
-
-
-
CHAPTER 6 微生物的感染與疾病
-
第一節 感染與共生
-
感染
-
共生
-
-
第二節 微生物致病的因素
-
微生物毒性及毒素
-
微生物侵襲性與細胞外酶
-
抗吞噬作用
-
-
第三節 宿主對微生物之抵抗
-
非特異性防禦
-
非特異性免疫反應(先天免疫)
-
特異性防禦──免疫反應
-
-
-
CHAPTER 7 免疫閻啟泰
-
第一節 免疫系統
-
免疫系統
-
參與免疫反應的細胞
-
淋巴系統
-
-
第二節 免疫反應的種類
-
先天免疫
-
種免疫性
-
族免疫性
-
個體抵抗力
-
後天免疫
-
體液性免疫反應
-
細胞性免疫反應
-
-
-
CHAPTER 8 抗原與抗體
-
第一節 抗原
-
名詞定義
-
抗原種類
-
抗原的特性
-
-
第二節 抗體
-
抗體之構造
-
抗體的抗原性
-
抗體的產生
-
抗體形成學說
-
抗體的功能
-
融合瘤與單株抗體
-
-
第三節 補體
-
第四節 抗原—抗體反應
-
臨床診斷應用
-
血型鑑定應用
-
-
-
CHAPTER 9 過敏反應與其他免疫反應
-
第一節 過敏反應
-
第一型即發性過敏反應
-
第二型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殺過敏反應
-
第三型免疫複合體媒介性過敏反應
-
第四型遲發性過敏反應
-
-
第二節 自體免疫反應
-
自體免疫反應發生之原因
-
自體免疫性疾病
-
-
第三節 移植免疫
-
移植種類
-
移植排斥
-
減少移植排斥的方法
-
-
第四節 腫瘤免疫
-
免疫監督
-
腫瘤抗原
-
宿主的免疫抵抗反應
-
腫瘤的免疫治療
-
-
-
CHAPTER 10 化膿性球菌
-
第一節 鏈球菌屬
-
形態與基本性質
-
致病因素與臨床發現
-
實驗診斷
-
治療與預防
-
流行病學
-
分類
-
A 群鏈球菌屬
-
綠色鏈球菌
-
腸道鏈球菌
-
肺炎鏈球菌
-
-
第二節 葡萄球菌屬
-
第三節 奈瑟氏球菌屬
-
形態與基本性質
-
奈瑟氏淋病球菌
-
奈瑟氏腦膜炎球菌
-
-
-
CHAPTER 11 革蘭氏陽性桿菌
-
第一節 白喉棒狀桿菌
-
第二節 需氧性帶芽孢桿菌
-
炭疽桿菌
-
蠟狀桿菌
-
-
第三節 李斯特菌屬
-
第四節 分枝桿菌屬
-
結核分枝桿菌
-
痲瘋分枝桿菌
-
-
-
CHAPTER 12 腸內桿菌
-
第一節 腸內桿菌總論
-
第二節 沙門氏桿菌
-
第三節 志賀氏桿菌
-
第四節 大腸桿菌
-
第五節 克雷白氏桿菌
-
第六節 變形桿菌
-
第七節 弧菌
-
霍亂弧菌
-
腸炎弧菌
-
-
第八節 曲狀桿菌
-
第九節 螺狀桿菌
-
第十節 腸內益生菌
-
-
CHAPTER 13 革蘭氏陰性桿菌
-
第一節 非葡萄糖發酵性桿菌
-
綠膿桿菌
-
鼻疽伯克氏菌
-
類鼻疽伯克氏菌
-
洋蔥桿菌
-
靜止桿菌
-
-
第二節 挑剔性革蘭氏陰性桿菌
-
嗜血桿菌
-
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
-
杜克氏嗜血桿菌
-
博德氏百日咳桿菌
-
退伍軍人嗜肺性桿菌
-
-
-
CHAPTER 14 厭氧性桿菌
-
第一節 厭氧性革蘭氏陽性桿菌
-
梭狀芽孢桿菌屬
-
破傷風桿菌
-
肉毒(臘腸)桿菌
-
產氣莢膜桿菌
-
艱難梭狀芽孢桿菌
-
-
第二節厭氧性革蘭氏陰性桿菌
-
細梭桿菌屬
-
類桿菌屬
-
-
-
CHAPTER 15 其他病原菌
-
第一節 人畜共同病原菌
-
布魯氏菌屬
-
鼠疫桿菌
-
腸炎耶爾辛氏菌
-
土拉倫法蘭西斯桿菌
-
巴氏桿菌
-
-
第二節 螺旋體(菌)
-
梅毒螺旋體
-
疏螺旋體
-
回歸熱疏螺旋體
-
伯氏疏螺旋體
-
鉤端螺旋體
-
-
第三節 放線菌
-
放線菌屬
-
奴卡氏菌屬
-
鏈絲菌屬
-
-
第四節 介於細菌和病毒間的病原體
-
黴漿菌
-
立克次體(菌)
-
披衣菌
-
-
-
CHAPTER 16 醫用真菌學
-
第一節 真菌的特性與分類
-
真菌的定義與特性
-
真菌細胞之基本型態
-
有性世代及無性世代
-
真菌之分類
-
真菌病原菌之培養及染色
-
-
第二節 各種致病真菌
-
表淺感染性真菌
-
皮膚真菌
-
皮下感染性真菌
-
系統或深部感染真菌
-
病原性真菌
-
伺機感染性真菌
-
-
第三節 抗真菌化學治療劑
-
第四節 真菌之利用
-
-
CHAPTER 17 病毒的性質
-
第一節 病毒的一般性質
-
病毒的大小、形態與構造
-
基本特性
-
構造
-
病毒的複製
-
病毒的分類
-
病毒的傳播與致病原理
-
病毒傳播
-
致病原理
-
病毒感染的治療與預防
-
抗病毒藥物的發展
-
預防、控制措施
-
病毒的分離、培養
-
病毒的檢驗
-
-
第二節 噬菌體
-
噬菌體的構造
-
噬菌體的複製
-
噬菌體的生活史
-
-
-
CHAPTER 18 RNA 病毒群
-
第一節 小RNA 病毒科
-
腸病毒屬
-
鼻病毒屬
-
豬口蹄疫病毒
-
-
第二節 冠狀病毒科
-
第三節 正、副黏液病毒科和德國麻疹病毒
-
正黏液病毒
-
副黏液病毒
-
德國麻疹病毒
-
-
第四節 桿狀病毒科
-
狂犬病毒
-
-
第五節 節肢動物與囓齒類動物媒介病毒
-
節肢動物媒介病毒
-
披衣病毒科
-
黃病毒科
-
囓齒類動物媒介病毒
-
-
第六節 呼吸道腸道孤兒病毒科
-
輪狀病毒
-
-
第七節 反錄病毒科
-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愛滋病毒)
-
人類T 細胞淋巴癌病毒
-
-
-
CHAPTER 19 DNA 病毒群
-
第一節 痘病毒科
-
痘症病毒和牛痘病毒
-
傳染性軟疣病毒
-
-
第二節 疱疹病毒科
-
單純疱疹病毒
-
水痘─帶狀疱疹病毒
-
巨細胞病毒
-
EB 病毒
-
-
第三節 腺病毒科
-
腺病毒
-
腺衛星性病毒
-
-
第四節 肝炎病毒群
-
A 型肝炎病毒
-
B 型肝炎病毒
-
C 型肝炎病毒
-
D 型肝炎病毒
-
E 型肝炎病毒
-
G 型肝炎病毒
-
-
第五節 腫瘤病毒
-
RNA 腫瘤病毒
-
DNA 腫瘤病毒
-
-
第六節 非典型的病毒
-
類病毒
-
變性蛋白質
-
特性
-
變性蛋白質所引起的疾病與傳染方法
-
-
-
CHAPTER 20 寄生蟲概論
-
第一節 寄生蟲的分類
-
原蟲
-
蠕蟲
-
節肢昆蟲
-
-
第二節 寄生蟲的感染及致病性
-
原蟲類
-
蠕蟲類
-
-
第三節 寄生蟲的流行
-
第四節 寄生蟲在我國的分布狀況
-
-
CHAPTER 21 原蟲
-
第一節 變形蟲綱
-
腸道阿米巴
-
非腸道阿米巴
-
治療
-
-
第二節 鞭毛蟲綱
-
致病性腸道鞭毛蟲
-
非致病性腸道鞭毛蟲
-
陰道鞭毛蟲
-
口腔鞭毛蟲
-
血液及組織鞭毛蟲
-
利什曼原蟲
-
錐蟲
-
-
第三節 纖毛蟲綱
-
第四節 孢子蟲綱
-
-
CHAPTER 22 線蠕蟲
-
第一節 腸道線蟲
-
經吞食而感染的線蟲
-
經皮膚而感染的線蟲
-
-
第二節 血液及組織線蟲
-
-
CHAPTER 23 扁蠕蟲
-
第一節 吸蟲
-
腸道吸蟲
-
薑片蟲
-
異形吸蟲
-
橫川氏吸蟲
-
肝臟吸蟲
-
中華肝吸蟲
-
牛羊肝吸蟲
-
肺臟吸蟲
-
衛氏肺吸蟲
-
血吸蟲
-
日本血吸蟲
-
曼森氏血吸蟲
-
埃及血吸蟲
-
台灣本土不感染人類的吸蟲
-
-
第二節 絛蟲
-
廣節裂頭絛蟲
-
牛肉無鉤絛蟲
-
縮小包膜絛蟲
-
豬肉有鉤絛蟲
-
犬複殖器絛蟲
-
包囊絛蟲
-
-
-
CHAPTER 24 病媒節肢動物
-
第一節 昆蟲綱
-
蚊
-
白蛉
-
蠓
-
跳蚤
-
虎頭蜂
-
蝨與臭蟲
-
蠅
-
蟑螂
-
接吻蟲、刺客蟲
-
毒蛾
-
火蟻
-
-
第二節 蜘蛛綱
-
蟎
-
蜱
-
壁蝨
-
毒蜘蛛
-
蠍子
-
-
第三節 多足綱
-
蜈蚣
-
毒蛇
-
-
第四節 其他病媒節肢動物
-
舌蠕蟲
-
蠕形蟎
-
-
-
APPENDICES 附錄
-
附錄1 法定傳染病
-
附錄2 引發細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
-
附錄3 依據傳染途徑的病毒分類
-
-
INDEX 索引
-
中英索引
-
英中索引
-
- 彩圖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