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作者選取在中國存在了千百年但卻一直沒能進入學術研究視野的鬥蟋群體作為研究對象,通過七年多的參與式觀察和持續田野調查,掌握了大量紮實的第一手資料,並以文化社會學的方法不斷加深問題意識和延伸分析觸角,揭示了相關群體的基本生存樣態和內在行為的文化邏輯。這不僅體現了作者走近研究對象的努力和開拓研究領域的能力,更表達了作者對於學問的敬畏和追求。
-
导论
-
一 与“隐遁社会”的偶遇
-
二 国家、社会与民间嬉戏
-
三 完全参与:深入“隐遁的社会”
-
-
第一章 重新定位:文化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
-
一 社会的发现:“国家———社会”理论的政治社会学进路及其内在紧张
-
二 一种修正:“国家———社会”理论对传统、习俗与公民美德的强调
-
三 “生活世界”和“实践”:“国家———社会”理论方法论难题的化解
-
四 文化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国家———社会”理论的再审视
-
结语
-
-
第二章 “隐遁社会”的宏观历史叙事———传奇与故事
-
一 斗蟋中“官方”与“民间”叙事的分裂
-
二 蟋蟀宰相与蟋蟀皇帝
-
三 宫廷养师———宫廷的流落抑或民间的皈依
-
四 失落的“重阳旗”
-
结语
-
-
第三章 “隐遁社会”之微观叙事及其逻辑
-
一 “赋魅”:斗蟋与自然的叙事
-
二 “谈资”:斗蟋的社会性叙事
-
三 文化的“默会”与交流
-
四 “隐遁社会”的社会关系原则
-
结语
-
-
第四章 嬉戏的“堂口”
-
一 斗蟋的场所———“堂子”
-
二 “堂子”的规则与结构
-
三 “叫花”与“押花”
-
四 “爆堂子”
-
五 嬉戏中的“社会”与“国家”
-
结语
-
-
第五章 “隐遁社会”的人员分类
-
一 人的社会分层与分类
-
二 贫穷的“大老板”
-
三 “豪赌”群体
-
四 “撬子手”与中间人
-
五 名人群体
-
结语
-
-
第六章 斗蟋的“袪魅”:文化社会学视角下“隐遁社会”的现代转型与反思
-
一 农村斗蟋市场的科层化
-
二 现代性下斗蟋的“祛魅”
-
三 波兰尼范式:面对经济理性和市场的“社会”保卫战
-
四 对“斗蟋社会”文化社会学视角的再审视
-
结语
-
- 参考文献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19443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