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
第1章 引言
-
1.1 困惑:问题的提出
-
1.2 田野工作地点
-
1.2.1 田野点的选择
-
1.2.2 R学堂概况
-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有关在家上学的研究
-
1.3.2 中国大陆有关在家上学研究
-
1.3.3 总结
-
-
1.4 理论视角
-
1.4.1 构建本土化教育人类学的学科需要
-
1.4.2 构建本土化教育人类学的现实需要
-
1.4.3 构建中国本土化的教育人类学
-
-
1.5 研究方法及篇章结构
-
1.5.1 研究方法
-
1.5.2 主旨和篇章结构
-
-
-
第2章 R学堂的生与存
-
2.1 R学堂的创立之路
-
2.2 R学堂的存在之理
-
2.2.1 理念
-
2.2.2 人格
-
2.2.3 环境
-
2.2.4 需求
-
2.2.5 小结
-
-
-
第3章 R学堂的传统与现代
-
3.1 中国古代私塾
-
3.1.1 教学目的
-
3.1.2 教学内容
-
3.1.3 教学方法
-
3.1.4 师生关系
-
-
3.2 现代私塾:以R学堂为例
-
3.2.1 教育目的
-
3.2.2 教学内容
-
3.2.3 教学方法
-
3.2.4 师生关系
-
-
3.3 小结
-
-
第4章 中国式在家上学产生原因及社会文化背景
-
4.1 中国式在家上学产生的原因
-
4.1.1 反抗
-
4.1.2 形塑:家长们的教育理想和人生观
-
4.1.3 小结
-
-
4.2 中国式在家上学产生的深层社会文化背景
-
4.2.1 在家上学“中国式”特色形成的原因
-
4.2.2 社会文化变迁对中国在家上学的深层影响
-
-
-
第5章 R学堂的困境与困惑
-
5.1 R学堂的生存困境:体制外守望
-
5.1.1 R学堂的教育困境
-
5.1.2 分析和建议
-
5.1.3 小结
-
-
5.2 R学堂的困惑:对新教育的误读
-
5.2.1 理念的误读:从“问题孩子”谈起
-
5.2.2 解读:怎样理解新教育理念
-
5.2.3 引导的作用
-
5.2.4 小结
-
-
5.3 总结
-
-
第6章 R学堂的发展和未来-奥尔模式
-
6.1 发展
-
6.1.1 给教师成长的时间和空间,教师与学生、学校一起成长
-
6.1.2 学校帮助教师成长
-
6.1.3 规范化、系统化管理
-
-
6.2 未来
-
6.2.1 家长对未来的看法
-
6.2.2 教师和创办人对未来的看法
-
-
6.3 奥尔模式
-
6.3.1 R学堂的性质
-
6.3.2 R学堂的特色
-
6.3.3 为什么要这样做
-
-
6.4 总结
-
-
第7章 R学堂的启示与教育反思
-
7.1 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从“钱学森之问”谈起
-
7.1.1 R学堂的田野调查
-
7.1.2 原因分析
-
7.1.3 R学堂值得提倡或借鉴的做法
-
7.1.4 小结
-
-
7.2 异化还是不适应:论说公立学校
-
7.2.1 公立学校不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地方
-
7.2.2 原因分析:社会与文化原因
-
7.2.3 小结
-
-
7.3 历史教育人类学:从高考制度的历史和现状看中国教育
-
7.3.1 高考制度的昨天
-
7.3.2 高考制度的今天
-
7.3.3 高考制度的明天
-
7.3.4 小结
-
-
-
第8章 总结
-
8.1 本书的现实意义
-
8.2 本书的理论意义:历史教育人类学-一个本土化模式
-
8.3 结语
-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05385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