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無涯理境:勞思光先生的學問與思想

出版日期
2003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62996152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文集的刊行,緣起於香港中國人文學會為祝賀勞思光教授七秩之慶而舉辦的學術研討會「哲學、中國與世界文化─勞思光先生的學問與思想」。本書編者從論文中選了十四篇,在加以整理後,結集出版。
  • 編者前言
  • 第一部分
    • 一、劉國英:勞思光先生與中國式的批判精神
    • 二、張燦輝:勞思光先生早期思想中的自我問題
    • 三、文潔華:勞思光先生早期思想中理想的人文精神 ── 從「窮智見德」到「德智貫融」
    • 四、鄭宗義:心性與天道 ── 論勞思光先生對儒學的詮釋
    • 五、馮耀明:勞思光與新儒家
    • 六、黃慧英:哲學與文化發展 ── 勞思光先生對文化路向的檢討
    • 七、梁美儀:論「歷史動態觀」與文化本質論之間的張力
    • 八、張善穎:中國近代史的文化詮釋 ── 勞思光先生的文化哲學
    • 九、石元康:引導性的哲學與認知性的哲學
  • 第二部份
    • 十 、關子尹:説悲劇情懷 ── 情感的先驗性與哲學的悲劇性
    • 十一、 蔡美麗: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 後現代之儒學發展新路向
    • 十二、江大惠:哲學方法與宗敎學研究 ── 勞思光先生《新編中國哲學史》對宗敎學的意義
    • 十三、黎漢基:民主政治價值之衡定 ── 以勞思光敎授的一場論戰為中心
    • 十四、陳耀南:詩藝哲懷兩妙奇 ── 讀勞師《思光詩選》
  • 第三部份
    • 十五、勞思光:對論集的回應
  • 第四部份
    • 十六 劉國英:勞思光先生簡歷
    • 十七 劉國英、黎漢基:勞思光先生著述繫年重編
    • 作者簡介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