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一九五○年代日本對中國外交政策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60716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您真的認識日、美、中、臺關係嗎?
為何日、美兩國從敵對關係轉成同盟國家?
本書以1950年代日本對中國政策的摸索過程為背景,邀您一探究竟。
  • 自序
  • 緒論
    • 第一節 問題意識
    • 第二節 戰後日「中」關係史的先行研究
    • 第三節 本書章節構成及研究方法與史料說明
  • 第一章 戰後日華關係的起點:日臺通商協定
    • 第一節 日臺通商協定形成的諸要因
      • 一、盟總(GHQ)對日貿易管理體制的調整
      • 二、圍繞1950年前後東亞的國際情勢:美國擬定東亞秩序的構想
      • 三、圍繞1950年前後東亞的國際情勢:美國對臺政策的迴旋
    • 第二節 日臺通商協定的簽訂
      • 一、軍事占領初期的日臺貿易關係
      • 二、8月15日的通商會談
      • 三、8月28日的通商會談最終回報告
      • 四、9月6日之簽署
    • 小結
  • 第二章 戰後日華關係重建的政治基礎:《日華和平條約》
    • 第一節 《日華和平條約》締結之路
      • 一、在舊金山和平會議的中國代表邀請問題下美英兩國間的交涉
      • 二、「事前交涉」之美華交涉:以「適用範圍」為中心
      • 三、吉田政府的對「中」謹慎論
      • 四、「吉田書簡」的擬定
    • 第二節 《日華和平條約》之締結
      • 一、對日和約之日華交涉
      • 二、《日華和平條約》之締結意義
      • 三、強化日華政治關係之責任─「日臺」通商關係的連續性
    • 小結
  • 第三章 日本吉田內閣時期的對「中」外交:從「等距離外交」到「政經分離」
    • 第一節 「等距離外交」的摸索與國際環境
      • 一、「等距離外交」的構想萌芽(第3次吉田內閣,1949年2月16日至1952年10月30日)
      • 二、「等距離外交」構想的挫折
    • 第二節 「政經分離」的戰略構想及發展脈絡再檢證
      • 一、既存的研究、論爭及其問題點
      • 二、「政經分離」的定義與構想脈絡
    • 小結
  • 第四章 鳩山內閣時期「自主外交」路線和日華關係
    • 第一節 揭開「自主外交」路線的序幕
      • 一、向共產陣營接近
      • 二、「兩個中國」論的提起
    • 第二節 圍繞「兩個中國」發言的日華交涉(一)
    • 第三節 圍繞「兩個中國」發言的日華交涉(二)
    • 第四節 日華關係的恢復之道:國府親善使節團的訪日經過
    • 小結
  • 第五章 岸信介內閣時期的對華政策
    • 第一節 岸外交的登場
      • 一、岸信介外相時期:日本駐亞太地區外交大使領事會議
      • 二、岸首相兼外相時期
    • 第二節 中日合作策進委員會的成立過程
      • 一、石井(光次郎)和日本親善使節團
      • 二、國府方面的反應與輿論的動向
      • 三、日華協力委員會的成立
      • 四、第一回總會
    • 第三節 岸首相訪問臺北
      • 一、為何會訪問臺北呢?
      • 二、調整訪臺行程的經過
      • 三、事前準備作業
      • 四、日華元首會談
    • 第四節 第四次日中貿易協定對日華關係影響
      • 一、藤山外相登場與藤山構想(通商代表設置與指紋問題)
      • 二、第一次(9月21日至1月1日)貿易協定交涉與張群特使團訪日
      • 三、第二次(2月27日至3月5日)貿易協定交涉與簽署
      • 四、日華兩國的對應與對日華關係的影響
    • 小結
  • 結論
  • 參考文獻
  • 附錄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