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家庭破碎、無法溫飽,生存與道德的界線如何掌握?
當家人不再關心自己,我們是否正在失去對人的信任與美好?
一個來自少年保護社工的實務經驗,用時間和信任碰撞出思考生命的議題。
如果生命遭遇了難以突破的瓶頸,
觸法將能讓你獲得生存的力量與尊嚴?
霸凌同學、毆打師長,掌握權力就有了控制生活的力量?
當生命遭逢不可承受的痛苦,走偏的道路是否能「重獲」幸福?
我是一名輔導觸法少年的社工,
這麼多年的輔導工作,這麼多個青春的臉龐,
那些少年們的遭遇曾讓我難過與落淚,也曾為了自己的無能為力而內心焦灼。
法律面前,是非對錯僅存二分法:無罪、有罪。
然而,我們深知人的內心和生活處境,遠比二分法更為複雜。
這個世界很小,如同這群少年曾感受到的愛,很小、很少……
我始終認為,人與人的互動是十分微妙的,
永遠不會存在一種最佳模式可以被無限複製;
而是隨著時間的流動,在來往之間不斷地調整、學習。
不一樣的孩子,需要被看見,
放下標準答案,用更細膩的心去看待觸法少年的議題與內心世界。
當家人不再關心自己,我們是否正在失去對人的信任與美好?
一個來自少年保護社工的實務經驗,用時間和信任碰撞出思考生命的議題。
如果生命遭遇了難以突破的瓶頸,
觸法將能讓你獲得生存的力量與尊嚴?
霸凌同學、毆打師長,掌握權力就有了控制生活的力量?
當生命遭逢不可承受的痛苦,走偏的道路是否能「重獲」幸福?
我是一名輔導觸法少年的社工,
這麼多年的輔導工作,這麼多個青春的臉龐,
那些少年們的遭遇曾讓我難過與落淚,也曾為了自己的無能為力而內心焦灼。
法律面前,是非對錯僅存二分法:無罪、有罪。
然而,我們深知人的內心和生活處境,遠比二分法更為複雜。
這個世界很小,如同這群少年曾感受到的愛,很小、很少……
我始終認為,人與人的互動是十分微妙的,
永遠不會存在一種最佳模式可以被無限複製;
而是隨著時間的流動,在來往之間不斷地調整、學習。
不一樣的孩子,需要被看見,
放下標準答案,用更細膩的心去看待觸法少年的議題與內心世界。
- 推薦序 挑戰
- 推薦序 我所認識的林劭宇
- 作者序
- 楔子:從一位觸法少年談起
-
第一章 被迫安置 ── 不一樣的生命相遇:少年保護社工和觸法少年的初識
-
初見觸法少年溫青霖
-
我是漂泊的少年郎── 溫青霖的自白
-
我不知道我的生日── 溫青霖的童年
-
一條風光的江湖路?
-
江湖路上多險惡
-
是一個怎樣變動的生命?
-
不一樣的少年中途之家
-
在少年觀護所初相遇
-
爭取安置── 溫青霖在觀護所的日子
-
安置機構是觸法少年的避風港?
-
-
第二章 接受安置 ── 少年保護社工和觸法少年的生命交會與碰撞
-
一個社工的自述
-
在不斷的省思中前進
-
相遇
-
對安置輔導的期待與想像
-
被安置的生活── 溫青霖眼裡的中途之家
-
安置機構與觸法少年的關係
-
安置機構中的專業工作者
-
社工的角色是什麼
-
竊盜事件
-
竊盜行為的背後
-
權力和位階
-
資源背後的小團體
-
鐵定裁定感化教育的呂瑋隆
-
安置機構中的生存樣態
-
虐狗── 溫青霖的惻隱之心
-
鄉愿的寵物治療
-
有關那些少年── 溫青霖的兄弟們
-
少年們的性需求
-
不容忽視的性教育
-
看不見的地下行規── 溫青霖的生存法則
-
擁有另一種權利,合適嗎?
-
社會中也有的潛規則
-
地下少年法庭,開庭了
-
向生活輔導員挑釁
-
地下行規真的是特效藥嗎?
-
在潛規則的背後
-
被踢來踢去的生命
-
不同的生命,相同的命運?
-
專屬的愛?
-
國民教育?義務教育?
-
總是扮演受害者
-
重回教育體制現場
-
大家都需要關愛
-
反叛之後的冀望
-
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
天生愛自由?
-
-
第三章 結束安置 ──安置與安頓的對話,雙方尋找下一個生命出口
-
轉彎處需要更多的包容
-
不同的生命經驗如何重疊
-
我的人生改變了多少
-
未來的社工之路
-
抹不掉的傷痕
-
陪你走一段路:溫青霖,你好嗎?
-
等你陪我看日出
-
-
附錄
-
1 觸法少年與非行少年
-
2 少年事件處理法的司法遭遇
-
3 安置輔導與安置機構
-
4 安置機構工作人員的分工與少年保護社工
-
5 少年中途之家
-
- 感謝函 走在人權的路上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